读了几本令人受用的书

来源:图书馆报作者:李焕龙

  进入新的一年, 因为培训、开会、检查、扶贫等流动性工作较多,就多了车站、机场、饭店、会场及床上、车上、飞机上的休闲时间。于是,利用这些时间把去年以来友人所赠的图书馆行业相关书籍基本读完,其中5部作了精读。由此,对本职业务增多了认识,对友人的赠书倍感珍惜。

  西北大学教授、著名图情专家杨玉麟老师所赠的《城市图书馆项目化管理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是他与谷秀洁、赵冰、苟欢迎的合著。该书作为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通过对佛山市图书馆“项目立馆”实践经验的系统研判,重点谈了两个问题:一是项目管理与项目化管理的本质与区别;二是职能管理与项目管理在图书馆的融合。读完该书给我两大启示:一是图书馆管理必须引入现代思维;二是项目化管理有利于激发个体活力与团队合力。为此,我己经将其中可复制的经验引入本馆的阅读团队建设、业务创新规划之中。

  《数字图书馆实践思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为文化部官员王芬林女士所赠。因为她的这部著作,让我得知:身居部级阁楼的官员,原来做着比我等业务人员更为专业的学问!由此,对她、对文化部的干部们心生敬意。该书通过对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发展、创新之路的全景式透析,阐述了她对数字图书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国内外现状的理解和认识,体现了她在“数字图书馆”这一领域的专业学养和对这一工作的高度关注、深度研究。读罢此书,掩卷深思:安康市刚被文化部授予全国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资格,要搞好这一工作,不仅要建好数字图书馆,而且要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职能作用,通过创建安康文化云、实现文化云服务做出新贡献!

  宁波市图书馆徐益波馆长所赠《天一讲堂》(宁波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是他与副馆长贺宇红女士主编的“天一讲堂”演讲稿合集。宁波图书馆巧借该市闻名于世的“天一阁”藏书楼名片,打造“天一讲堂”,现已形成天一讲堂公开课、天一讲堂精彩30 分、天一讲堂读行天下三大系列品牌,从而让该馆闻名业界。该书由上篇“文学与经典”、下篇“历史与未来”组成,收入徐则臣、马原等著名作家及曾艳兵、唐博等专家学者的讲稿17部共50 万字,真可谓大家云集,高论启智。由此使我感到: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其文化服务确应提升文化含量,实现“文化引领”功能;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其知识讲座确应提升知识含量,起到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那些拼数量、占时间、挤空间的“服务”,面对知识时代和神圣使命,确应休也!

  湖州市图书馆刘伟馆长所赠《湖州现代文学史》(王昌忠等著, 浙江古藉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他作为“地文文献”与我交流, 我当作业务书藉来拜读。此书让我详知一个史实:生于安康的沈尹默三兄弟,由北大学生而成北大教授,进而与鲁迅、陈独秀等人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创始领导者。但其祖藉却在湖州,因其父到安康做官而使其与安康有缘。阅读此书给我的启示是:地方文献交流是十分有益的文化交流,而且有利于各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往。因此,我与汉阴县“三沈纪念馆”达成意向:赴湖州考察, 更多地获取三沈史料,更好地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同时, 也对本馆的地方文献搜集、整理与研读、交流工作增多了思考、加重了感情。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与图书馆服务》(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为上海市宝山区图书馆馆长江晔女士所赠,这是她与唐铭杰老师合编的“2017年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8篇优秀论文,是一线图书馆人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是“服务”二字的心血解读与智慧结晶,映现出发达地区图书馆人求索、奋进、创新的精神风采。每篇论文,我都认真研读;每读一篇,我都记下十多个关键词, 以供学习、借鉴。两遍读完,我给江馆长发去短信,要求购买12本,送给本馆的两位副馆长及本市10县区图书馆馆长。“侠女”江馆长立即回信,并开了个玩笑:“鉴于龙哥识货,我就免费邮赠,一百多元的快递费也免了!”此书让我的兄弟们受益匪浅。不久前开年会,一位馆长感概:此书让我明白,图书馆人搞业务研究并不难,难在我们畏首不前! 另一位馆长兴奋地说:我已做了安排,今春启动论文写作培训和业务论文竞赛。一本书能让人学以致用、立即行动,这是它的价值所在。一本有价值的书,就这么对人有益、让人受用!


【本文作者】李焕龙  安康市图书馆馆长、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文化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