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芳:要有一颗水晶般透明的心

来源:图书馆报作者:江水

  在中国少儿文学领域,曹文轩、曹文芳兄妹都在创作上取得不菲的成果。常年从事幼教工作,让曹文芳的少儿文学作品呈现出与其兄曹文轩不同的特点。

  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曹文芳著有长篇小说《香蒲草》《丫丫的四季》《天空的天》《云朵的夏天》等;短篇小说集《栀子花香》;散文集《肩上的童年》《水边的故乡》等;绘本《肩上的电影》《甜药罐》《花伞里的小小鼠》等;尤其值得一提的还有“喜鹊班的故事”系列小说,包括《“大头葱”的花》《口哨里的菊花地》《一个叫王子的男孩》等等。

  她的作品曾获冰心图书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2017年“中国好童书100佳”、2017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不久前,借着曹文芳做客重庆北碚图书馆做讲座的机会,记者就儿童文学创作与少儿阅读的话题采访了她。


  记者: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您认为写好儿童喜爱的作品的关键是什么?并请对当下少儿图书市场作个简单的梳理。

  曹文芳:我认为写好儿童喜爱的作品的关键,是作家的童心。

  从时空上讲,儿童文学作品不外乎写过去的故事、写当下的故事、写未来的故事。写过去,很容易滑入怀旧的文字,只要作家带着一颗童心,用纯真的心境去回忆过去,这样就没有了心灵的遥远,也就没有了故事的遥远和文字的遥远。过去的故事会一样鲜活生动,令孩子们着迷喜爱。

  写当下,故事虽说没有遥远感,但同样需要作家的童心,作家只有用纯真的眼光才能发现引起孩子们共鸣的故事。

  写未来,也许主题可以写得充满奇思妙想,从而吸引孩子们,但依旧需要作家的童心,作家只有用纯真的心灵去书写这些奇思妙想的故事,才能真正抵达孩子的心灵。

  不论是过去的孩子、当下的孩子,还是未来的孩子,童心是永恒不变的,纯真而美好。儿童文学作家,需要一颗像水晶一般透明的童心。

  当下的少儿图书市场是丰富的,一直处于向上走的趋势。不管是品种,还是题材和样式,都可以用“丰富”来形容。我没有刻意关注过少儿图书市场,只是参加过一次次书展,有一些感触和认知。在书展上看儿童图书,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尤其欣喜的是国内原创作品出现了很多经典力作。

  但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中,瑕疵也不少。可能是市场需求量大,很多图书的出版有点匆忙,略显粗糙。有些作品格调差不多,连书名都差不多。这主要是一部作品畅销了,就有了不少的跟风之作。

  这样,少儿图书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大同小异的作品。内容和风格过于雷同式的“丰富”,让人看了有点眼花缭乱,难以选择和辨别,导致很多真正的好作品淹没在了这满坑满谷的书堆里。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定要选择那些品质高、艺术性强、充满正能量的作品来阅读。


  记者:您还是一位绘本推广者,那么您认为绘本阅读在少儿阅读中起到什么关键性作用? 您自身对绘本阅读有何认知?

  曹文芳:绘本阅读在少儿阅读中起到引领、激发阅读兴趣,决定阅读品质的作用。

  如果阅读是漫漫长路,那么绘本阅读就是阅读的起点,一定要迈出稳健的第一步;如果阅读是绵长的河流,那么绘本阅读就是阅读的源头,源头的水一定要清澈;如果阅读是一棵生长的树,那么绘本阅读就是阅读的一粒种子,种子一定要优良。

  我提倡绘本阅读要注重高品质,给孩子阅读什么样的绘本,就会滋养出什么样的阅读品位。家长不仅仅要带着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同时要十分重视绘本透射的情趣和情怀,对绘本的选择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我对图画书的阅读认知是,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讲故事,最重要的目的也不是记住一个故事、记得几个词汇,而是让孩子在文字和图画的世界里,获得感受生活的能力,这对孩子心灵的滋养、人生哲理的启迪,对社会的认知、情感的认识、审美的教育、健全人格的培养,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才是阅读图画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就是给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


  记者:作为母亲,您在亲子阅读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感受?

  曹文芳: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陪她一起阅读。一路走来,我陪女儿阅读的经验是:阅读的时间不要刻板,随机阅读。阅读的时候,不要带着功利性,让孩子身心放松,沉醉在图画书的文字和图画中,感受文字和图画的艺术。不知不觉间,我发现女儿的口语能力大大提升了,更多的是她收获了真正的快乐,喜欢上了阅读。这么多年,我只要看到一本好书,一定要和女儿分享,推荐给她看,没想到让她收获这么大。

  女儿是2008年参加的高考,那一年,江苏省高考改革,语文添加了40分附加题,专考世界名著。当初,政策出台迟,时间紧,孩子们根本来不及读完一大堆指定的世界名著。我女儿小时候就开始阅读,结果40分附加题,她拿下39分,为她赢得了语文成绩江苏省第一名,这么好的成绩完全是靠课外阅读得来的。

  真心希望家长们能陪着孩子一起阅读,在孩子的心里埋下阅读的种子,激发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最终使孩子们真正爱上阅读。


  记者:您在少儿阅读推广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与大家分享?您如何看待分级阅读? 少儿阅读中文学、科普、绘本等各应占据什么位置?

  曹文芳:我们的图书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阅读点灯人,对少儿阅读的推广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看到了行之有效的成果。但真正能达到大面积推广,其实最好的推广人是家长。

  孩子们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只能利用课外的一些时间阅读一些课外书。真正的阅读在家庭。如果父母亲都喜欢阅读,家里必定有大量的藏书,必定有宁静的阅读氛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很自然就得到熏陶。家长如若适当地加以引领,孩子会很容易喜欢上阅读,体验到阅读的宁静和美好,从而真正喜欢上阅读。

  当下的少儿阅读,大部分孩子是出于外力的推动,为了阅读而阅读,没有激发起内心对阅读的真正渴望。少儿期没有养成真正的阅读习惯,长大后,就很难亲近阅读了。

  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爱上阅读,自己最好要爱上阅读,哪怕为了孩子,都要尽力去阅读。这样的风气如能代代相传,我们这个民族才能算上是一个爱阅读的民族。

  现在很多专家研究分级阅读,这样便于家长和孩子在浩如烟海的作品里选择适合的读本,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我个人的看法,孩子们的阅读不要完全受到分级的限制,阅读的范围可以更广一些,因人而异,不要生硬地分级。

  比如一本精彩的图画书,不仅孩子喜欢看,大人也喜欢看,只是孩子和大人对图画书的理解层面不一样。即使同年龄段的读者,读同样的一本书,收获也会不一样,有读者记住作品里面一个生动的细节,有读者记住作品里精彩的画面,有读者记住作品里的一个人物形象,见仁见智。

  一本厚重的作品,大人喜欢看,孩子也喜欢看,很多孩子喜欢有难度有挑战的阅读,那为何不可以阅读这本厚重的作品呢?我觉得只要内容干净,文字干净,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孩子喜欢,能看懂,就不要分深浅,都可以阅读。如果给孩子过多的分级设限,反而妨碍了孩子的阅读快感和能力提升。

  关于文学、科普、绘本等门类的作品在孩子阅读中所占比例,这要看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有孩子偏爱文学作品,有孩子偏爱科普作品。我们要尽量引导孩子阅读的多样性,但阅读的比例分配要根据孩子的喜爱而有所偏重,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


  记者:您如何看待图书馆与少儿成长之间的关系?

  曹文芳:一个城市的图书馆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化,尤其是阅读的氛围,图书馆应该是最大的实体。一个城市的图书馆的藏书量、图书的品质,不仅代表图书馆本身,同时也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内涵。图书馆里阅读的人群多,就代表这个城市的阅读氛围浓厚。

  其实,图书馆与少儿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父母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去阅读,孩子不爱上阅读都难。一个人一旦对书眷恋,一生都会受益。人生需要梦想,需要奋斗,更需要温馨平静悠闲的空间。在这个浮躁繁华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安宁,阅读就是最大的捷径。爱上阅读,享受书中一片片精神风景,丰盈人生,快乐人生,美好人生,优雅人生。


  记者:您还有什么别的看法想要表达?

  曹文芳:这些年,一直处于幻想热,少儿文学方面写了一大批幻想类、魔幻类的作品,不乏精品力作。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书写不够。幻想类作品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个虚拟的世界,如果孩子们过多地沉醉在这种虚拟的世界里,他们的思维甚至生命都会变得轻飘飘的。幸好当下提倡少儿文学要注重现实生活题材的书写,给孩子们写出精品力作。

  希望少儿阅读推广人也能给孩子们多推荐关注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让孩子对人世间真正的亲情和苦难多一份体验,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感动,使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重量和质感。


  记者:请您推荐三五本好的少儿书,供少儿阅读推广人和父母们参考。


  《蓝色的海豚湾》:故事讲述了一个12岁印第安女孩因为突然的变故,在海豚湾上独自求生,直到有一天经过的船只发现了她,她才挥别与之相守18年的岛屿。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流传了半个世纪,被誉为“描写童心童趣的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之作”。

  《柠檬蝶》:柠檬蝶应该飞在花田里,而书中的这只柠檬蝶却飞在荒凉的旷野上,它要寻找花田,飞回那个属于柠檬蝶的美丽世界。历经辛苦和疲惫,柠檬蝶终于寻到了心中的花田,可惜花田淹没在大水里。带着这份迷人的忧伤,读者翻看最后一页,一只色彩鲜亮的鱼跃入眼底,它也叫柠檬蝶。瞬间,读者的想象力拓展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