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锐:用想象力挖掘自己的“金矿”

来源:图书馆报

周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著有“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幽默名著”系列、“大侠周锐写中国”系列、“方果子校园进行时”系列、《呼妹妹的弄堂》和《吹鲸哨的孩子》等作品。曾获第二、三、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第十九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以及法国第十九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奖等。

新作《有故事的书法》是一本另类的书法故事图书, 周锐认为书法也是可以用来“创造”的,他的设计独特巧妙,富有趣味,颇具想象力,那些书画作品背后的故事也别有一番趣味。


记者:新作《有故事的书法》中您的书法作品都很有趣,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练习书法的? 能谈谈您学习书法的心得和体会吗?

周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年时代,不上课的时候,我会羡慕地看着别人用漂亮的魏体或隶书写大标语,回家后也会在纸上试一试。到农村后,我与一位校友通信,我喜欢他的字,他的横笔比较长,我现在的书法中长长的一横就是受这位校友的影响。不过几十年来我未练过毛笔字,直到近些年到学校做讲座时,偶尔看到他们准备的笔墨,我就好奇地尝试起来。我的老师满街都是,因为街边招牌上的一些字会让我驻足而观,记在心里。几乎没有一位书法家不强调临帖,我也觉得这有道理,我也许永远进不了书法家协会,但我享受写字的乐趣,享受想象力的挥洒。


记者:您以往的创作都是以童话和小说为主,为什么会想到写一本与以往作品风格完全不同的书法散文集呢?或者说您的创作动机是什么呢?

周锐:其实近些年在童话和小说的写作之外,我的散文写作已占了相当比例。我写了反映自闭症患儿群体的《吹鲸哨的孩子》,也写了讲述环球旅行中有趣感受的《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去哪儿》系列。散文可以直接记录生命长河中的粼粼波光。在我为朋友们题字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幅字、每一个人都有故事,都值得分享给小读者。我喜欢做别人和自己都没做过的事。会有儿童文学家写自传,也会有书法家写知识读物,可是还没有儿童文学家用儿童文学的笔调来写一本有关书法的书,那么就由我来写吧。


记者:这部作品中包含了您为70多位朋友题写的书法, 而且每幅作品后面都有故事,您可以和我们分享几个吗?

周锐:比如,22岁的青年作家慈琪要和研究生同学结婚了, 我给她写了“什么都早”,因为她4岁上学,发表作品、出书、结婚都很早,顺便也祝她“早生贵子”了。梅子涵教授喜欢唱《梅花三弄》,我给他写了“梅花N弄”, 为了表现他爱创新、喜欢弄出新名堂,我就让那“弄”字的最后一笔两次摆脱纸面又去而复回。


记者:作品弘扬了中国书法文化,小读者们可以借助书法和故事学习诸如造字知识、历史典故、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您能否给我们讲解一二?

周锐:我认为,给人题字除了展现书法本身的美感,还要展现汉文字的魅力。比如我给沈石溪写了“不鸣则已”,因为他的本名叫沈一鸣,按照一种名叫“缩脚韵”的特殊的汉语修辞方式,省略的“一鸣惊人”正是我要表达的。董宏猷被称为“南董”,我给他写了“南草千里”。《三国演义》里有一首针对董卓的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千里草”拼起来是个“董”字,那么“南草千里”就是“南董”了。


记者: 基于您个人学习书法的经验,您对小朋友们的书法学习有哪些建议呢?

周锐:希望这本书留给孩子的印象是:写毛笔字是快乐的事,好玩的事,可以发挥想象力的事。只有对一件事真正产生了兴趣,才可能有内在的动力。而一旦有了内在的动力,就会时时处处用心钻研。


记者: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您的这部写给小朋友的书法故事以全新的方式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后续还会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作品么?

周锐:去年,在为《十月少年文学》杂志写创刊一周年贺词时,我心血来潮地画了上有枇杷下有鳜鱼的《丰收图》,还配诗曰:“金果逍遥枝,银鳞自在池。一年忙过了,十月景如诗。”从此开始自学国画,并在字幅上用画点缀。今年就着手《周锐画说京剧》的创作,边画边说,一戏一画,共画了近七十幅,够出三本书了。京剧是我小时候的爱好,画画是我近期培养的新爱好,做一件事能满足两种爱好,简直太快乐了。用儿童情趣画说京剧,这也是别人和我都没做过的事情。


记者:多年来,您一直笔耕不辍,不断突破自己,佳作迭出。作为一位为孩子写书的人,您认为什么能力或品质是最重要的? 您希望孩子们能从您的作品中得到哪些收获?

周锐:在这本书里我给自己写了一幅字:“似蛙有尾,如幼无猜”。我的老搭档、画家郑凯军还为我设计了一只有尾巴的青蛙,被书店朋友小万的父亲刻成图章。这“尾巴”就是天真、纯情和永不枯竭的想象力,是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几十年前,还在写小说的我十分佩服郑渊洁的想象力,感叹自己不是写童话的料。在郑渊洁的鼓励下,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发掘了自己。所以我也要对今天的孩子们说:每个人都有想象力,别小看自己,用想象力挖掘你身上的“金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