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之优思

来源:图书馆报作者:曾建平

大学应该引领社会,而非被社会所引领。“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但大学要彰显什么样的“德”,要培育什么样的“人”?当今的大学需要反思。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在2017年新生开学典礼的致辞中说,教育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能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理查德·莱文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这说明,大学不是职业培训学校,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具有批判精神,勇于探求真理,富有知识理性,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公民。

阅读推广应为图书馆员的天职,近年来业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和普遍实践。凭心而论,大学图书馆员为之倾注了极大热情与心血。活动内容和形式花样翻新,围绕经典好书或热门图书,开展征文与知识竞赛、读书分享会、演讲书目推荐;策划设计周全、宣传效果明显,奖品尽管丰俭由人,学生参与人数不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都很支持、配合;图书馆人也乐于以此进行业绩考核,视作提高服务效能和培养业务骨干的重要法门;学生社团活跃其间,为沉闷枯燥的阅读注入青春活力。客观上讲,这些活动宣传了阅读文化,推广了图书馆资源,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当下大学生深度阅读低迷,功利娱乐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盛行的现状,实有一时提振之效。

但是不可讳言,当前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尤其是高举经典名著阅读旗帜的活动,有朝着空心化、功利化、浮浅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与上述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渐行渐远。经典阅读不是博取名利的工具,经典是用来启迪人生智慧,熏陶美好品质,消弥人性之恶,弘扬人性之善,让我们既短暂又悠长的人生能克服生命的虚无,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足以泽被后世的福音。

与闻其事的馆员,具备一定能力者,都积极投身阅读推广,但是有的属人云亦云,对经典缺乏深入其里的阅读体验。读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及宣传报道者,对于中外经典名著的“知识谱系”,对于凝聚在经典中的深邃思想和悠远意蕴,以及这些经典对大学生精神成长究竟有何影响,所思所为所感不多。这种情况,普通地方院校尤其突出。这类院校,学养深厚的人文学者稀缺,院系教师对阅读指导热情不高,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而图书馆员则敬业精神可嘉。年复一年的读书活动,花样翻新出奇,满足于规模大、规格高、莅临仪式的领导级别高、宣传媒体影响力大,但有时却忽视了读书活动的主体——大学生。如何引导他们拓展跨文明的文化视野,如何让经典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化为年轻学子将来安身立命的灵魂?有多少学生不幸成为“阅读秀场”的活道具?

时代的中国大学,当然要办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但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不应局限于功利化的道德说教与知识灌输。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怀德海有一句名言:“大学就是一群充满智慧的有经验的老人和一群充满求知欲的年轻人共同交流探讨问题的地方。”我想,这群老人与年轻人坐在一起坐而论道时,肯定离不开图书馆收藏的东西方文化经典。如果老人代表经典的证悟者和摆渡者,而经典文本则是搭载年轻人抵达智慧之岸的船筏。孜孜于经典阅读推广的大学图书馆员们,我们能担当得起证悟者和摆渡者的这个角色么?


作者:曾建平(韶关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