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国家图书馆:以成为知识空间为使命来源:图书馆报作者:张蔚然
立陶宛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繁荣,其国家图书馆侧重项目制的发展模式值得学习。欧盟2017年发布的《公共图书馆2020》(Public Libraries 2020)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立陶宛总人口是280万,有1341家公共图书馆,平均2088人拥有一家图书馆。 立陶宛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程度高,93%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互联网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各类活动接受度高,有75%的公共图书馆使用者参与到图书馆提供的教育活动中。
立陶宛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变迁 立陶宛国家图书馆始建于1919年,原名立陶宛中央图书馆,同年更名为立陶宛国家中央图书馆。1936年,《国家公共图书馆法》颁布,该馆改名为立陶宛中央图书馆,主要收藏立陶宛国内外出版的立陶宛语印刷品。国家图书馆的发展随着国家发展几经沉浮。1988年随着国家的重生,国家图书馆的馆藏量达到500万册。读者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图书馆举办了多次会议和活动,致力于向过去几年中开创民族复兴运动的知名文化名人致敬。这些会议非常受欢迎,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意识到繁荣立陶宛文化传统和美学教育的艰巨责任。1989年5月30日,该馆改名为立陶宛玛蒂纳斯·马齐达斯国家图书馆(简称立陶宛国家图书馆)。立陶宛宣布独立后,立陶宛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2016年9月,立陶宛国家图书馆重新开放,经过八年重建后的图书馆更适合信息时代读者的需求。除了约700万册(件)的馆藏,图书馆拥有自己的电视工作室、青年工作室、元数据合作空间、会议和电影厅、录音室、音乐和艺术空间以及儿童活动中心。自2016年秋季起,图书馆一年间共举办有1500多场国内、国际活动,涉及主旨会议、研讨会、音乐会、观影及展览等。 国家图书馆的发展战略
立陶宛国家图书馆的使命是成为一个知识空间,为立陶宛社会创造价值;其发展愿景是成为国家信息政策、文化、教育、科学和经济进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服务目标主要体现如下:收集、存储和提供最新的国家文化遗产文献,确保其传播并融入欧洲的数字内容空间;确保获得信息和知识,发展信息和社会的文化能力;鼓励社会寻求新知识并确保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开展信息通信科学的应用研究以及咨询和专家活动。 特色项目简介
为成为立陶宛人的知识空间,立陶宛国家图书馆致力于扩大信息分析服务的范围和机构合作伙伴的网络,与立陶宛总统府和政府以及维尔纽斯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立陶宛国家图书馆主持及参与的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分为教育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等。 在教育工程方面,通过全面提升图书馆员、图书馆用户的信息素养,将图书馆分享知识、获取信息的定位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特色的项目是跨文化和信息移民教育:员工能力的发展。该项目启动于2017年6月,并持续到2018年5月,得到了“伊拉斯谟+计划”(欧洲各共同体在1987年成立的一个学生交换项目,2014年1月在它的基础上创建了应用于欧盟现在所有教育、训练及青年体育领域的交换计划Erasmus+。其国际版为“伊拉斯谟世界计划”。)16842欧元的赞助,由教育交换支持基金会执行。 立陶宛国家图书馆作为项目执行组织,合作方包括维尔纽斯区亚当密茨凯维奇(Adomas Mickevicius)公共图书馆和什文乔尼斯(Svencionys)区公共图书馆。项目的目标是利用工作见习考察来了解丹麦、芬兰图书馆在处理移民、难民等问题上的知识和创造性的工作经验,以应用到立陶宛国家图书馆、维尔纽斯区亚当密茨凯维奇(Adomas Mickevicius)公共图书馆和什文乔尼斯(Svencionys)区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同时,在向移民、难民推广终身学习时,馆员的能力、素养得到提高。 项目通过组织流动访问做好应对来访者的足够准备,并利用流动访问的经验,开发应对移民问题的工作指南。通过该项目,图书馆员及其他项目参与者,能够近距离地了解移民、难民,懂得如何和他们打交道。工作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参与者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目标群体的信息融合问题,居住在维尔纽斯地区的移民将会得到新的信息素养服务,以便引领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领域的更好的服务标准。新的理念和经验将会在维尔纽斯地区的所有图书馆中推广(未来所有现存的立陶宛公共图书馆也会被纳入)。而且,整个地区的移民和难民将会获益,不仅获得新服务,而且受益于更开放的服务方式、更高水平的宽容和文化理解的氛围。
在基础设施工程方面,承载丰富文化遗产和民族记忆的国家图书馆,通过构建数字馆藏,将知识空间的构建从实体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比如,YIVO维尔纽斯项目(“YIVO维尔纳收藏项目”)就很值得关注。该项目由YIVO犹太研究所推动,致力于创建有关东欧犹太人的历史记忆的最大规模数字馆藏。合作方包括立陶宛国家图书馆和立陶宛中央国家档案馆,启动于2015年5月,并将持续到2019年12月。项目得到立陶宛文化理事会35500欧元的赞助。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书目数据库(The National Bibliographic Data Bank,简称NBDB)准备在维尔纽斯出版的意第绪语(Yiddish,又译“依地语”,属于日耳曼语族,一些犹太人使用的语言)书籍和存放在国家图书馆的意第绪语书籍的元数据;为国家书目数据库NBDB)准备元数据,内容包含在M.Strasūnas收藏的希伯来书籍,和存储在国家图书馆的希伯来书籍;执行书籍保存流程并准备数字化书籍;数字化部分有关意第绪语和希伯来语的书籍;向YIVO犹太研究所提供数字化图像以及实体和数字化对象的元数据。 该项目将力求保存YIVO位于纽约和维尔纽斯的战前档案,通过数字化完成整合,并数字化重建维尔纽斯的M.Strasūnas图书馆,该图书馆是欧洲最大的战前图书馆之一。该项目涵盖了与东欧犹太人的生活、社会、科学、宗教、教育,文化和艺术有关的10000件罕见或独特的出版物。该项目将创建一套与东欧犹太文明有关的数字文件,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意第绪语文献集。数字档案将作为联合研究犹太文明和文化的宝贵资料来源。
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立陶宛国家图书馆以构建知识空间为使命,不仅深耕细作本国国内项目,还注重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该馆的国际合作伙伴主要包括: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国家图书馆馆长会议(CDNL)、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LIBER)、欧洲国家图书馆会议(CENL)、欧洲图书馆(TEL)、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国际组织ISSN、ISBN、ISMN在立陶宛的办事处;波罗的海地区国家图书馆联盟、国际音乐图书馆联盟(IAML)、国际扫盲协会(ILA),国际青年书籍委员会(IBBY)。 虽然立陶宛建国时间不长,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民族历史不会被忘记,或许这也是立陶宛国家图书馆坚持民族、历史研究的初衷之一。 以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为例,2017年8月16-17日,IFLA2017卫星会在立陶宛国家图书馆召开,得到立陶宛国家图书馆、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学院、维尔纽斯大学通信学院的大力支持。会议主题就是“多重身份的挑战,系谱学、地方史和区域记忆的多民族性-图书馆和其他记忆机构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天的会议主要介绍电子学习(E-learning),主讲人是两位具有数字技术经验的教师,来自挪威奥斯陆和阿克斯胡斯应用科学大学。第二天是有关谱系和地方历史的会议,包括十个简短而有趣的演讲。发言人来自中国香港、日本、乌干达、尼日利亚、巴西、罗马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随后,进行小组讨论。下午,“我的遗产”(My Heritage)的主题演讲者丹尼尔·霍洛维茨(Daniel Horowitz)介绍了DNA在谱学研究领域的新的和令人兴奋的应用。另外,维尔纽斯大学就地方史和家谱的实际应用也作了报告。 此外,立陶宛国家图书馆还积极参与到区域性联盟组织中,目前立陶宛国家图书馆馆长担任波罗的海地区国家图书馆联盟的主席(任期2014年-2018年)。 波罗的海地区国家图书馆联盟:成立于1992年的波罗的海地区国家图书馆联盟,成员馆来自波罗的海区域十余个国家,分别是挪威、瑞士、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丹麦,其中包含4个中东欧国家。 联盟成立的目的是促进波罗的海地区国家之间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同责任,尤其还包括俄罗斯和挪威。截至目前已经召开了13届会议。2018年第14届会议的主题是“数字交叉路口——图书馆和档案馆需要的新技术”。 部分会议主题汇总: 2017年第13届会议,拉脱维亚里加,主题“应对未来的挑战——图书馆的新技能”; 2014年第12届会议,瑞典斯德哥尔摩,主题“数字人文——图书馆在哪里”; 2012年第11届会议,爱沙尼亚塔林,主题“图书馆服务和研究:为研究者改变的图书馆服务——来自波罗的海地区的最佳实践”; 2010年第10届会议,芬兰赫尔辛基,主题“文化团结和波罗的海地区的多元化——共同的历史、不同的语言、融合的文化”; 2008年第9届会议,俄罗斯圣彼得堡,主题“进入波罗的海:地图和其他海界地区的信息资源”; 2006年第8届会议,立陶宛维尔纽斯,主题“我们如何拯救数字欧洲中波罗的海的遗产”; 2004年第7届会议,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主题“打开波罗的海地区图书馆的宝藏,中世纪手稿、古书珍本——数字时代的获取和研究”。 作者:张蔚然(杭州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