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树青:信用是连接图书馆的重要途径来源:图书馆报
褚树青 浙江图书馆馆长 信用应该是最近两年来图书馆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概念,现在有80多个图书馆在使用这个概念。 信用服务的政治背景和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整个社会对信用的呼声很强。中国社会是讲信用的社会,以前靠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在推动。现在,计算机技术使得实现信用的实施评估和智能管理有了保证,所以信用技术的推动也在加快。我们要建智慧城市,信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信用服务之前在金融和政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在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出行有免押共享单车,住宿有免押住宿,购物凭信用额度免息还款,可谓遍地开花。 信用服务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普惠——对所有有信用的人都平等;高效——不用再证明我是我;体验——更好的用户体验。 信用介入到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意义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可以更多地体现平等、免费、无障碍,任何人走进图书馆可以享受同样的服务。 其二,体现了推动开放、共享、互联的理念。在“信息爆炸”面前,每一个图书馆都是信息孤岛。在信息服务面前,图书馆感到非常软弱、无力,只能强调推动阅读,不敢强调自己是信息中心。如果能借助信用这个平台,将图书馆进行有效的连接,就能打破目前的困境,形成提供海量信息服务的场景。 其三,能够促进诚信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引领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其四,能够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信用服务势必要加强图书馆与第三方信用机构的合作,这一合作过程恰好能反映图书馆在管理开发上的开拓性。 据我所知,上海图书馆在2014年最早推动信用与图书馆结合,目前有将近90家图书馆在做这件事。2017年,信用会议在杭州召开。全国23家公共图书馆一起发表了信用宣言,希望中国图书馆界能够关注信用。 下面我以浙江图书馆为例,介绍信用服务是如何具体开展的。 浙江图书馆2016年开始引入信用服务,没有免借阅证,将读者信息与其支付宝捆绑,以“信用+借阅证”模式推动图书馆的服务。2018年起,信用借书在全省实行,并且取消了借书证。预计到2019年,将以浙江省馆为龙头,11个地市为基础,开通全省的借阅服务,统一检索、统一流通,形成合力,以推动文化大省建设。到2022年,浙江图书馆想要打造开放、共享、共用的无边界图书馆。所有的知识都必须分享,这句话对图书馆人也适用。 我始终相信,实现图书馆从市到省的连接,从省内到跨省的连接,从国内到国际的连接,信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虽然与第三方信用机构的合作探索才刚刚开始,可能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一方向是对的。 2018年国际图联在马来西亚召开年度会议,指出我们必须有效地将全球行动和地方行动联合起来,加强彼此合作,与外界建立伙伴关系。这对创建强大联合的图书馆、助力信息互通的人民参与型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这一愿景用中国话表述出来就是:“全世界图书馆联合起来”。中国的图书馆人对其最好的呼应就是——把各自地区内的图书馆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力量来服务社会,服务读者。其后,可以再联合更多的社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和全民阅读的发展。 本文根据嘉宾在“2018全国少儿阅读峰会”上的发言速记稿整理,内容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