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惠:平台智慧化服务将成为馆配趋势冯亚惠 杭州图书馆编目中心副主任 据统计,近5年来,每年的图书重印率均在40%以上,特别是经典文学作品著作,“重版重印”“经典再版”“旧书新出”现象普遍。公共图书馆在文学作品大类图书的采购量上占比较大,既要采购畅销书,也要关注精品常销图书。每年馆配新书品种相差不大,面对图书重印这一现象,我们期待图书市场供给侧改革,改变图书品种重复冗余状态,以创新激活力,提高图书品质。
如今,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不仅在日常采购、现场采购的常规业务,合作开展的线上线下借阅活动越来越紧密,各馆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服务。有需求就有市场,这将促使馆配商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管理及读者服务助力。
在全国图书馆界普遍开展“你选书,我买单”的借阅模式下,各个图书馆的馆藏复本结构受到了重大考验。怎样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保持相对平衡的馆藏结构,成为采访工作面对的一个难题。特别是近几年出版的图书平均价格持续攀升,单册价格较往年高。在经费一定的情况下,我们结合每年各读者服务部门的馆藏建设与活动内容特色,制定了本部门的采选细则以及采购复本数,让采访人员依此做好复本查重工作。并且,在采购流程上,对单册300元以上的大码洋文献做了特别的审批规范以及二次询价规定。
杭州图书馆近年来引入基于用户驱动的采访模式,由采访人员、各服务部门负责人、一线馆员等共同组成,在总的馆藏文献采访原则框架下,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结合馆员推荐开展本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重视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的互补,避免重复采购,数字资源年采购经费占全年经费总额的三分之一;报刊方面,除个别主题分馆的期刊供在室阅览,其余近三千种期刊全部可外借;纸质图书方面重视品种、减少相应复本,每年采购经费启动前,各个读者服务部门依据本部门年度工作目标,额定各大类目文献采购的最大复本数,确保馆藏结构良性、持续和平衡发展。
在日常订单与现场采购模式之外,杭图还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2015年推出“悦读”服务,2016年推出“悦借”服务,与馆配商合作全方位打造了线上线下借阅平台,经费使用额度占到全年纸质文献经费的五分之一。公共图书馆成为具有市民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交流中心等多项功能的一个公众共享信息的空间,服务功能在改变,采访模式也在调整,以市民读者的需求为主导而不是以图书馆员为主导的方向转变。
展望未来,我们一是认为馆配市场前景向好。随着《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步伐将稳步推进,将加大对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投入,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公共图书馆建设从省市级向地县市下沉,向基层乡镇和沿海地区下沉,同时在响应国家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下,潜在馆配市场空间将会持续不断增大。
二是馆配市场平台将智慧化。科技的发展在改变着图书馆馆藏资源模式和服务方式,与此相应,也在改变着馆配的服务形态和服务要求,平台智慧化服务将成为馆配市场服务发展的趋势。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化阅读率在持续增长,而作为图书馆资源提供方的馆配市场,目前尚缺一个统一、成熟的电子书平台。希望以开放的平台为基础,馆配商能将出版社提供的纸质与电子图书产品全面、有效、及时地传递给图书馆,促进出版社与图书馆的互动和了解,并基于此平台提供后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