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鹏:新需求催生发展新动能

宿州 .jpg

李大鹏

宿州市图书馆副馆长


2018 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 该法明确要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要不断提高, 并且要求“及时、足额拨付” 。这意味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步伐正稳步推进, 潜在馆配市场空间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都是完善馆配市场生态环境的利好条件, 同时公共图书馆对馆配业务的多元化需求也会为馆配市场带来新机遇。


首先, 读者对于电子文献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指出,“国家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 支持数字阅读产品开发和数字资源保存技术研究,推动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馆藏资源模式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图书馆对于电子书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馆配市场的发展方向也在悄然改变,公共图书馆期待馆配市场在数据服务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创新。但当前数字资源的开发和销售市场被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公司所操控,阻碍了数字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可选择的余地较少。与此同时,传统纸质的文献资源仍是当前读者借阅的主要选择,所以既需要丰富馆配市场的供给端,为读者提供更多元的选择,又需要在读者需求端挖掘读者的新需求, 进而予以满足。


其次,馆社店功能趋同,更需要协同合作服务读者。出版社、图书馆、书店是落实和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出版社现阶段可以通过网店直达读者; 图书馆作为公民阅读和资源共享空间,肩负着深入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及文化知识讲座的重任,这也让图书馆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变得更加显著;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空间,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成为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馆社店分工不同,信息交流不畅,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所以,想要加强上下游之间的沟通,就需要三方进一步探索合作机制,互通有无,协同合作,共同做好读者服务。比如现在很多图书馆推出的“你选书,我买单” 活动,就是馆店合作的新模式,既能实现图书馆和书店的共赢,又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面对读者的新需求,我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调整藏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我馆根据我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特点等情况和读者的阅读需求来确定藏书结构。现代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进行移动阅读的无限可能,各种网络资源相继涌现,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既要提供纸质图书,还要向读者提供电子图书和信息服务。为了满足我市读者的电子阅读需求,我馆在采购纸质图书的基础上, 引进电子阅读器, 购买电子书资源, 并且制定了适应市场及读者需求的电子书发展策略, 将其作为我馆的重点工作之一。

第二,优化采访模式,注重读者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采访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一的现采发展到网上订购、客户端订购、读者决策采购等模式。我馆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读者参与度,提高图书利用率。如通过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查看微博、微信及网站留言等方式,了解读者阅读需求,并加强了网站、微博及微信平台的图书荐购功能。

第三,提高采访人员的业务素质,创新工作方式。一是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意向, 对图书出版情况、本馆入藏情况、图书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实时调整采购方案。二是收集国内中文图书排行榜上榜图书和获奖图书信息,形成精细化书单。三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了解馆配市场的形势,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采购方式,提高采访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现阶段读者阅读偏好的变化促使各类图书馆的采购资源向电子书刊倾斜, 未来读者的阅读新需求将给包括馆配商在内的众多服务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馆配云平台将实现与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对接,合力开展精准推送服务。


总之,馆配市场的蓬勃发展需要出版社、图书馆、馆配商三方通力合作,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文化精品、提升阅读体验、提供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