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改革创新促发展 优化服务为读者来源:图书馆报作者:记者 才佳玉
张伟 赣州市图书馆馆长 作为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图书馆,赣州市图书馆在馆长张伟的带领下,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在馆舍空间、设施配备、文献资源建设、阅读推广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社会力量的引入也为赣州市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图书馆报:赣州市图书馆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图书馆,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贵馆的发展历程。 张伟:赣州市图书馆始建于1926年11月,是江西省建馆最早的市级公共图书馆,先后曾名赣县公立中山图书馆、赣南公立中山图书馆、新赣南图书馆,1952年正式改名为赣州市图书馆。 1978年,恢复单独建制。1984年10月1日,迁入健康路新馆,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解决了无独立馆舍的问题。1999年7月1日,赣州正式撤地设市,同日,位于长征大道的赣州市图书馆新馆奠基,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 2001年10月1日,新馆正式投入使用,原健康路馆舍改为赣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成为江西省设区市中唯一一个拥有独立馆舍的少儿图书馆。 2003年,原县级赣州市图书馆升级为地级市图书馆。2016年,赣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被列入赣州市市政府50件民生工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赣州市图书馆现为地市级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图书馆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请问近些年来,贵馆在馆舍情况、设施配备、文献资源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哪些发展? 张伟:在馆舍建设上,近年来,我馆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图书馆新馆建设被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工程,作为市综合文化艺术中心的一部分,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当中,预计2020年搬入新馆。新馆建成后,将成为赣州的“四中心一基地”,即市民学习中心、地方文献中心、古籍民国期刊保护中心、赣南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和赣州文化学者研究交流基地。 2016年,我馆积极争取到70万元少儿馆专项改造资金,对健康路少儿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于2017年1月23日重新对外开放,各项功能布局愈加完善,环境更加舒适,服务更加周到。 在设施设备上,2015年1月,在前期深入调研并邀请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建成集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于一体的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对馆藏图书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图书精确定位和办证、借还全自助化,极大提高了借阅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同时,先后采购了自动办证、借还设备和移动图书馆设备,实现大流通服务。我馆建成了网上市民学习中心,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馆藏资源、数字资源、读者服务聚合在一起,实现了只要一个智能网络终端就可以把图书馆带回家的愿景。 在文献资源建设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2015年我馆年购书经费由80万元增至200万元,图书资源采购经费得到了一定保障,馆藏资源不断丰富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馆藏文献资源种类从单一的纸质图书扩展到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资源等,尤其在地方特色文献建设上,围绕地方特色,建成客家主题图书馆、赣南非遗主题图书馆、汉英堂谱志馆。积极立足本馆馆藏,推动地方文献开发研究,出版了《楚辞二卷》、《赣州府志》(点校本)、《赣州府志》(影印本)等文献。 同时,积极鼓励社会人士捐赠图书文献,以个人名义设立捐赠书库,丰富地方文献馆藏种类及数量。接收黄翠英家庭捐赠的3199册地方文献,设立汉英堂谱志馆,接收李一痕捐赠个人藏书,设立李一痕捐赠书库。 在队伍建设上,不断优化馆员结构,近几年通过3次对外正式招考,招录到9名大学本科生,引进了新鲜血液,优化馆员学历、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内部用人环境,完善相关的晋升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图书馆报:“倡导全民阅读”已经连续六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主阵地,贵馆都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张伟: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主阵地。赣州市图书馆主动担当起全民阅读践行者的角色,积极探索“阅读推广+”模式的实践及创新,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科学性、规范化、多元化开展富有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市掀起全民阅读浪潮,全民阅读成效显著。 一是高位推动,连续三年举行赣州全民读书周,创意策划系列全民阅读活动,通过召开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统筹发布并组织实施,集中推出系列全民阅读活动,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阅读选择。 二是以赣州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建成全市总分馆服务体系。以章贡区为主力,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阅读圈。 三是形成阅读推广品牌,以品牌建设提升文化影响力,每年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300余场,推动全民阅读稳步发展。针对不同的阅读群体,推出个性化服务,打造了“航航姐姐讲故事”、每月精读一本书、服务“六大攻坚战”好书推荐、非遗体验、快乐阅读、虔图影院、赣州朗读者、书香赣州展览等多个阅读品牌。 四是以“图书馆+”聚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推广,注入新鲜活力和新颖想法,打造了新型阅读推广格局。 赣州市图书馆各项阅读推广活动有序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取得明显实效,发挥了一定的示范作用。通过多年的努力,年均到馆率、流通人次、借阅量逐年攀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获评2014年、2016年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图书馆报:近年来,引入社会力量办馆成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您认为社会力量办馆为图书馆注入了哪些活力? 张伟:赣州市图书馆广泛开展社会化合作,合作主体多元化,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一是与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办等各级政府行政机关、职能部门合作举办大型文化推广活动,共建专题特色场馆。 如与市纪委联合举办“清风咏志”朗诵会、“图说纪法”漫画巡展;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在一楼设立少儿红色主题教育馆,打造集宣传与学习于一体的《红游记》体验馆;与市委党史办合作,在一楼客家主题图书馆内共建赣南党史书库,打造主题书库。 二是与其他图书馆共同举办阅读推广、讲座、巡展等类型活动。如连续合作举办了2届赣州市大学生读书季活动、3届书香赣州系列展览。 三是与企业、社会机构公共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元文化活动。如与樊登读书会、总裁读书会、赣州民盟书画院、星星点灯阅读推广中心、雅之诵读会等机构合作,联合策划、实施开展了读书沙龙、非遗体验、公益诵读、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 四是与个人合作,打造特色活动。如与赣南日报社刘航记者合作开展“航航姐姐讲故事”活动,打造少儿阅读活动。 五是与新闻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扩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赣州市图书馆与《赣州晚报》签订3年合作协议,共建《书香赣州》专版,共刊发91期,借助报纸的影响力,极大地宣传了赣州市图书馆和全民阅读活动。 同时还积极与广告公司等社会资源合作,如与分众传媒广告公司达成合作共识,借助分众传媒的广告载体,加载赣州市图书馆宣传内容,扩大影响力。在赣州网络APP、赣州智慧旅游APP等合作共建“书香赣州”栏目。 赣州市图书馆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化合作,有效解决了图书馆在开展各类活动中的经费、资源等问题,达到互利共生的效果。 对于图书馆而言,一是丰富了图书馆的业态和文化产品供给种类,社会力量的有力参与带来了多元的文化活动,为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让读者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和感受。 二是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通过借助社会力量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扩大了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社会合作方达到共赢。 图书馆报:2018年5月4日,首家青年创业图书馆在贵馆成立。请您详细介绍一下青年创业图书馆的创建过程,目前其运行情况如何? 张伟:2017年春节,赣州市兴国县乡贤、北京总裁读书会创始人刘世英回乡期间到我馆参观指导,双方达成共建一个公益类图书馆的合作意向。2017年11月26日,总裁读书会公益基金在北京启动,通过赣州市红十字会所属博爱基金会公益账户,面向社会筹集公益基金。到2018年4月,共募集资金33万元,全部用于建设青年创业图书馆。 经过基金使用申报、场馆装修、图书采购等各项前期准备,2018年5月4日,全国首个青年创业图书馆在赣州市图书馆四楼正式成立,占地500平方米,藏书2万余册。 青年创业图书馆成立以来,在馆内馆外常态化举办各类读书分享会、创业沙龙、经验分享等活动,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举办创业辅导沙龙,让赣州青年多读好书的同时,帮助他们用前沿的创业理念、实用的创业知识,更好地实现创业梦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图书馆报:近日,芬兰的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和福建师范大学24小时书房,分别以“几乎无书”“做衣做饭”“游戏”和“24小时开放”“睡眠舱”等关键词引发公众热议。您如何看待这两类图书馆引发的热议?您理想中的图书馆又是什么样的? 张伟:这两类图书馆中多种业态的共存,是对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的一个“颠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单一的纸质图书借阅服务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个人认为,在遵守《公共图书馆法》的前提下,各种性质的图书馆都可以尝试引进丰富的业态,创新提供全方位的读者服务,让读者在馆内流连忘还。 正如博尔赫斯所言,“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理想中的图书馆是人们精神栖居的应许之地,它是人性化的,多功能、多业态并存的,可以提供分众化、精细化、均等化的服务,满足各类读者群体的多样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