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四大专藏”之《永乐大典》

竭尽心力   传承珍品


微信图片_20190628125243.jpg


“写本珍品” 劫后余生入藏国图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朱棣下令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成书于1408年。该书按《洪武正韵》统字编排,用字系事,将记载于各典籍中涉及相关字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及阴阳、僧道、技艺等内容集中抄录,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同时,因其纸质洁白柔韧,四周双边朱丝栏均手绘而成, 且缮写工整,朱墨灿然,绘图精美,还被誉为“写本珍品”。

然而,现仅存于世的400余册《永乐大典》, 是嘉靖皇帝为防治孤本毁于一旦而下令重抄的一个副本,正本至今下落不明,所幸的是该副本与正本的格式、装帧等完全一致。

这样一个正副两部共计22000 余册的大型类书,经过400余年仅存400余册,实为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难。明清时期官吏的监守自盗、管理不善,致使《永乐大典》不断流失,至光绪元年(1875)仅存5000余册, 到光绪二十年(1894)只剩800余册存于翰林院。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使大典遭受了最后的劫掠、焚毁,翰林院仅剩64 册,后被清末大臣陆润痒运回府中暂存。其他劫余的《永乐大典》被运往英、美、法、日、俄等国,流散世界各地。

国家图书馆是《永乐大典》最大藏家,共收藏221册。国图四处征集,到1934年,达93册。而其中的60册则在抗战时期文物南运时随其他善本运往美国,最终到台湾,现由台湾故宫博物院保管。在国图为《永乐大典》专制的紫檀木书柜中,特为这60册预留了存放位置。

“夹鞋样”大典得修复


新中国成立后,《永乐大典》的收集工作出现崭新局面。自1951年始,先后有苏联的列宁格勒大学、列宁图书馆、科学院赠还共计64册大典,西德赠还3册,均由政府拨交国图;一些爱国人士和藏书单位也将收藏的大典交国图集中收藏。


1983 年,收藏于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的1册裁去天头地脚、用于夹鞋样的大典被转送到国图,这册未伤及文字的大典已被国图的古籍修复人员进行了复原修复。


微信图片_20190628125356.jpg

《永乐大典》修复前


国图还在2002~2003年期间完成了现存本馆的161册大典的修复工作,并在建立敦煌遗书专库的同时,也为《永乐大典》特制了紫檀木书柜,使1册存放于1层抽屉内, 大大改善了存放条件。

微信图片_20190628125402.jpg

《永乐大典》修复现场



仿真大典有望全部影印出版


国图在做好原生性保护的基础上, 还积极配合中华书局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永乐大典》。从1959年以来,中华书局陆续出版797卷《永乐大典》, 占现存总数的99%。


2002年,为配合国图举办“《永乐大典》编撰600年国际研讨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式推出了原大仿真影印的《永乐大典》,并计划将现存的大典全部仿真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