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书馆机制、资源与服务的传承和创新

图书馆学大师阮冈纳赞曾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生存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即信息资源的无限性和用户对信息获取便捷性的永恒追求,已成为促进图书馆演化和“生长”的两大驱动力。笔者分别于2009年和2019年参加了由伊利诺伊大学组织的“中国图书馆员暑期交流项目”。十年之间两次参访,日程大抵相同,从而对美国图书馆的传承与创新,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作者 | 蔡迎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2019年我再次来到美国,从伊利诺伊州到芝加哥,经华盛顿、纽约到波士顿,最后到达旧金山,与世界顶级大学图书馆和全球著名的公共图书馆亲密接触,所听所见所学所感,和十年前几近相似又略显不同。由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组织的“中国图书馆员暑期交流项目”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5期。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十年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是在技术瞬息万变的今天,十年可能是一个变化惊人的瞬间。

2009年的暑期项目共有四周,前两周主要是在伊大接受培训。主办方先后共安排了20余场讲座,主要是让大家全面了解全美,尤其是伊利诺依州图书馆联盟和美国图书馆联盟的运作、项目申请等情况。后两周的交流内容主要是参观学习,我们参观了伊大总馆、伊州图书馆、林肯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圣地亚哥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深入体会了美国各高校馆以及公共馆、专业馆的服务内容和运作情况。


微信图片_20190917111220.jpg

在耶鲁大学斯特林纪念图书馆的合影(蔡迎春 左)


透过这些讲座和参观,我们感受到当时美国高校图书馆的两个研究热点:一是注重图书馆价值的研究,伊大总馆馆长Kaufman向我们介绍了伊大的研究结果以及他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二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及拓展。那年正值ALA年会七月在芝加哥举行,伊大为我们注册了“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分会场。会上,共有两位中国图书馆员作了发言,介绍了中国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计划以及数字图书扫描计划。通过大会我们也了解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

我们还参观了ALA图书馆展览会,与当时中国的图书馆展览会不同,ALA展览会不仅展出美国各大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图书,更多的是各大数据库供应商通过各种形式推介他们的数字产品,同时也有很多图书馆设备供应商将他们最先进的图书馆设备推介给来自全世界的图书馆员。

近几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举办期间,也会举办大型的图书馆展览会。前年和去年,我相继参加了中图学会铜陵年会和廊坊年会,展览会堪比ALA展会,规模盛大。在展览会上能看到最新的数据库产品推荐,展示最先进的图书馆设备设施,还有机会体验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

今年,当看到本期交流项目中一个个世界顶级名校在我眼前跳过,便心向往之。因此,我又自费参加了2019年暑期交流项目的后两周。

本期参观交流日程丰富,主要参观了伊大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加州伯克利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以及国会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旧金山公共图书馆等十几个美国著名高校馆和公共馆。

在整个的参观交流中,除了“free to all”的永恒宗旨、富丽恢宏的馆舍建筑、丰富特色的资源收藏、传承恒久的服务内容外,让我感受更多的是技术变革对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强烈冲击,以及图书馆最新的研究进展。尤其是数字学术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在数字人文领域为人文学者的学术研究提供更为直观和便捷的研究视角和工具,新的空间服务理念的出现,促使各区域图书馆在更大的范围里寻求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满足用户不断出现的个性化需求等。下面我主要从机制、资源和服务三个方面谈谈两次美国之行的收获和体会。


成熟完善的运行机制


(1)总分馆制

在美国,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大学图书馆,普遍采取总分馆管理模式,而公共图书馆是最先实行总分馆机制的。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主要是在一个城市或区域内,由一个或多个建设主体建成一个“公共图书馆群”,普遍提供均等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例如,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是最早提出建设分馆构想的图书馆,早在1870年该馆就建立了首个分馆。目前,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由1个总馆和26个社区分馆共同构成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社区内的所有居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支持本地教育,促进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作为研究性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则是采用较为彻底的总分馆制,该系统拥有4个研究型图书馆和87个分馆,主要分散在曼哈顿区、布朗士区、斯塔滕岛区,其中包括1所盲人和残疾人图书馆、3所专业馆。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则主要由1个中心图书馆和72个社区分馆组成,72个分馆分属于中心及南区、东峡谷区、好莱坞地区、东北区、西峡谷区、西区等六大地区分馆。通常,公共图书馆的总馆主导协调多个分馆共建共享,实行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服务政策、统一服务标准,并采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通借通还。

在管理体制上,地方政府一般不直接管理公共图书馆,而是交由图书馆委员会或图书馆管理局负责整个辖区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图书馆的业务和行政具体事务由馆长负责。而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主要是由总馆、本科生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以及学科图书馆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大学图书馆服务体系,有的分馆设在总馆内,有的则设在各学院,各个分馆之间相对独立。例如,伯克利大学图书馆主要由总馆(研究生图书馆)、本科生图书馆(莫菲特本科生图书馆)、加德纳密集书库、班克罗夫特图书馆、斯塔东亚图书馆,以及24座学科图书馆及8座附属图书馆组成。哈佛大学图书馆则由1个主馆73个分馆构成,这些分馆连同总馆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系统,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伊利诺依大学图书馆则由总馆、本科生图书馆以及20多个学科分馆组成,据介绍以前是40多个,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合并了部分馆。一般来说,大学图书馆的经费主要由总馆负责筹措、调配使用。总馆按分馆的大小、学科专业情况等,分配文献购置经费额度,由各分馆学科馆员征求各学院教师的需求,负责文献的选择工作,然后再由总馆统一订购、分编,最后分配到各学科馆。这种由学科馆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学科文献的选择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各专业文献的购置比例,还可以让教师参与到图书馆专业文献采购工作中,保证采购文献的质量。

美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可以说是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演变,由最初的单个图书馆演化为现在的图书馆体系,主要是源于信息资源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无论在管理模式方面,还是在资源、服务和设施共建共享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对于促进我国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区域图书馆联盟

在美国,图书馆十分重视资源共享,各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和图书预约服务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主要得益于各区域完善的图书馆联盟制度和快捷的递送系统。读者一般在1-2天,最长不超过一周就可通过文献传递或馆际互借的方式得到全州内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文献,递送一本书的费用相当于一封信的费用,仅35美分,而费用一般由州图书馆承担。在香槟公共图书馆,我们还看到居民不仅可以预约本馆在架的图书或外借出去的图书,还可以预约公共图书馆系统内其他图书馆的图书。馆里设立了预约图书专架,预约图书到馆后按读者姓名的3个首字母和读者号排架。通过架上排满的预约图书,就可以体会到预约工作量之巨。

另外,在今年参访伯克利大学图书馆时,周欣平馆长和我们具体介绍了该馆目前正在进行的几个大的项目,其中“十校联合图书馆管理体系”和“十校联合储存库”两大项目就主要是在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框架下开展的。

“十校联合图书馆管理体系”项目,主要就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十所公立大学放弃原来独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建立“十校联合图书馆管理体系”。此体系是集编目、采购、馆藏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将图书馆分离的运作模式整合成一个统一的运作模式。据介绍,此项目现在已经进入招标阶段,预计在两三年之后就能够完成。而“十校联合储存库”,主要就是在伯克利大学13公里以外的地方,由州政府出资建立第四期的“十校共用储藏库”,将10所大学的纸本馆藏统一起来,突破了以往南加州在伯克利、北加州在洛杉矶分别建立储藏库的模式。

由此可知,在区域联盟框架下,美国未来的图书馆在不同大学之间通过共用同一系统、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联合存储,不但可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而且也可以实现服务的共享共用。




丰富特色的馆藏资源

(1)资源特色鲜明

在美国,不论是大学馆、还是公共馆,或者是专业馆,基本上都有着一二百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他们都非常重视文献资源的积累和收藏。

他们不光收藏美国本土出版的各种载体资料,而且还特别关注其他地方文化,尤其是东方文化。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建有东亚图书馆,主要用于研究东方文化文献。

在参访的图书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馆在馆藏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不仅馆藏非常丰富,而且形成十分鲜明的特色。例如,国会图书馆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在国会图书馆中文部就藏有5万多册善本;4000多种地方志,其中100多种是国内的孤本;而抗战期间资料就达5000种左右,这5000种资料现在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珍贵文献。据介绍,这都是由当时美国的特派专员费正清搜集整理后交给美国政府,再由美国政府送到国会图书馆保存的。林肯图书馆不仅收藏与林肯总统有关的资料,更多的是关于伊利诺依州历史的资料。他们收藏的35万件视听资料中,美国内战、一战及二战时期的资料非常齐全。而有关林肯总统的文献中,林肯在当选总统之前的文献,该馆收藏最多,也最有特色。其次他们还非常重视地图的收藏,尤其是伊州在各个时期的地图资料非常全面。耶鲁大学专门建立了过去两百年中最富有想象力的贝尼克珍本与手稿图书馆,专门收藏耶鲁大学文学档案、早期手稿和珍本,以及镇馆之宝古腾堡圣经。

我们还顺访了伊利诺依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斯坦福东亚图书馆、伯克利斯塔东亚图书馆、哥伦比亚东亚图书馆等。

伊大东亚分馆主要收藏日文、韩文和中文文献,但是中文藏书最为丰富,尤其是“文革”期间的中文图书,十分齐全、完整,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据说这些资料不仅有大陆出版的“文革”图书,还有港台出版的图书,有的版本在国内可能都没有。

哥伦比亚东亚图书馆的张学良将军的资料保存的非常完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据介绍,这些资料是张学良1994年赠送给哥大的,主要是自己未出版的诗作、与政界军界等来往的书信、文章、日记等,大约五千件。

斯坦福东亚图书馆和胡佛研究所的四大家族档案、民国影像资料、陈诚早期与中共战争的资料、斯诺夫人档案、孙中山法律顾问林百克个人文集以及莫里森1933-1946年间在中国拍摄的5000余张照片和1万余张底片等都具有相当高的收藏研究价值。

伯克利东亚图书馆则是北美唯一一栋为保存东亚语言文献而建立的具有东方特色的白色方形独立建筑。该馆包含一百万卷的东亚语言馆藏,其中大部分为中文馆藏。例如,北美最大的中文电影史馆藏(即著名的方保罗中国电影馆藏)、南浔乌程蒋氏“密韵楼”旧藏的宋元善本、与辛亥革命和华侨史研究紧密相关的五洲洪门致公堂档案、“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先生一生的档案收藏等,其中宋元古籍善本和中文金石拓片收藏在北美趋首。

(2)存储技术先进

美国图书馆非常重视馆藏文献的保存、保护和数字化开发,尤其是对于人文、社科、历史方面的资料。其实,美国大学图书馆也存在着藏书空间不足的压力,但是他们很少考虑剔除这些图书,而是通过其他形式来解决。如建造密集书库、储存图书馆或租用其他大学的储存空间等保存这些文献。而对于那些年久残破的文献,他们会及时进行修复,以保证文献的完整性。例如,伊州图书馆的密集书架,主要用来存放伊州史料或图书馆收藏的各种地图资料。为了防止在书架移动时夹到人,书架底部装置了感应设备,设计理念很人性化。

伊大图书馆在离总馆不远的地方建造了储存图书馆,他们将总馆那些超过一定年代、利用率比较低的文献移到储存图书馆保存。据介绍,储存图书馆不仅存放伊大文献,而且还提供给附近的图书馆。在伊大储存图书馆的文献修复工作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工具,工作人员正在对残破文献进行修复,修复过程非常传统。值得一提的是,在伊州图书馆和林肯图书馆,他们将收藏的大量地图资料利用一种特殊的膜,将地图真空封存在里面,这样既可以防水、防潮,又方便取用,不易折损。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目前美国的储存书库建设也越来越先进。例如,今年特别参访的芝加哥大学曼索托图书馆是一座具有现代气质的储存图书馆,地上部分是一个740平方米的巨大椭圆形高科技玻璃阅览室,地下部分则是能储藏350万册书的现代储存书库。书库由15米高的高密度自动化货架组成,这个自动化存储和检索系统被称为ASRS,利用机器人系统快速找到读者需要的图书只需5分钟。同时,图书馆还拥有一个550平方米的图书存储保护中心,其中有保护实验室和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部分为全球在线提供数字化收藏图书的检索,也为芝加哥大学其他图书馆提供技术支持。据说,全美此类型的储存图书馆仅有两个,曼索托图书馆便是其中之一。

近几年,随着数字人文技术的出现,美国的图书馆在人文研究领域与人文学者寻求更为广泛的合作,纷纷建立了数字人文实验室,加强对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揭示,不仅提供给本校人文学者,而且以开放的形式允许全世界学者开放获取。

在今年的参访中,各大学图书馆都重点关注最新数字人文实验项目的介绍。例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CIDR(跨学科数字研究中心)是美国大学图书馆中最早成立的专门主持数字人文研究的机构,7位全职员工均具有计算机教育背景,且大多拥有文科博士学位。除自身进行数字人文研究实践外,也负责培训分散在学校各个文科院系的技术专家,并通过他们向全校师生提供数字人文研究帮助。

耶鲁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2018年搬入斯特林纪念图书馆的弗兰克家庭阅览室新空间,包含大面积的协作工作空间、会议室及办公室,主要用于推动耶鲁大学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教学和研究。据介绍,该馆数字人文实验室项目大体有视觉分析、文本分析、Web应用程序、空间分析、众包数据和网络分析6种类型,主题涉及手稿、语言学、中世纪、档案、文字、照片等。


新颖多样的服务形式


(1)服务内容多样

在图书馆服务方面,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美国图书馆的服务非常独特,而且内容新颖多样。在美国,图书馆不仅提供传统的图书资源服务,而且还根据需要提供其它方面的服务,如玩具服务、游戏服务等。

伊大图书馆2006年就开始收集、整理电子游戏,经过编目的电子游戏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并且在网上可以演示游戏方式,方便读者研究。同时,很多图书馆都设立了视听资料借阅区,提供视听资料外借服务,如伊大本科图书馆、香槟公共图书馆等。香槟图书馆的视听资料借阅区也给我们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全开架的借阅空间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光盘资料,非常受欢迎。这些光盘的借还方式和图书一样,不过一次只能借两件,借期为两周。

美国许多图书馆都提供自助借还服务,自助借还设备先进、方便。馆内一楼入口处还设置了图书还书投递口,我们看到许多读者在排队,将书和光盘投到还书口。据介绍,图书馆共有两条还书传送线,一个设在馆外,方便居民就近还书,另一个设在大厅入口处。馆里还配有10台自动分检机,从图书还书投递口还回的图书通过传送带来到分拣系统。图书可以分门别类掉入书箱,大大方便了图书的分拣。

在参观过程中,对于美国图书馆的服务我们还有一个比较深的体会,那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服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们遵循“读者至上”的原则,在工作中注重细节,为读者提供了细致入微、颇具人性化的服务。例如,总馆与学科馆间进行“通借通还”;馆内和馆外随处都可以看见的各式各样的还书箱,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在图书馆的许多地方都安放了不同式样的宣传材料架,有台式的、落地式的,还有许多嵌在服务台旁边,方便读者获取。这些资料有的是介绍本馆的馆藏与服务,也有介绍本市和社区的内容,读者可以自由取阅。

阅览室或借阅台上随处可见读者须知和读者提醒,我们看到有的阅览室的阅览桌上竟然摆放了“拼图”,旁边的桌牌上写着“如果读书累了,可稍事休息”,显然这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一种特别服务。在伯克利大学本科生图书馆,竟然还设有专门供学生休息的空间。而在借阅大厅、研究室或图书馆走廊,摆放着各种复印及打印设备,方便读者随时利用。他们在查询机边、咨询台旁都备有的铅笔、便签,以及转笔刀。这些细节,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以用户为中心”。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空间服务新颖

当然,同国内一样,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读者更喜欢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和学习阅读空间,美国图书馆在如何处理数字文献和纸质文献的关系方面也存在着困惑。越来越多的大学图书馆开始减少纸本资源的购买,尤其是理工科文献,而购买更多的数据库产品,以满足读者需要。

我们在圣地亚哥图书馆参观时竟然看到一位馆员正在将一车装订非常精美的书扔到垃圾箱中,通过询问才知道,扔的是该馆入藏的理工类过刊,因为购买了数字产品,这些期刊合订本根本无人问津,因此他们干脆就将其扔掉。而今年参访中,我们看到伯克利大学图书馆为了满足本科生对空间的需求,进行“本科生图书馆改造”项目。一期改造项目已经完成,他们将上面三层楼的13.5万册纸本馆藏全部移走,建立了本科生的学习研究中心,设有矮沙发、未来主义的卡座,会议空间还有能写字的玻璃墙和可移动家具,集多媒体、小组研究、休闲上网为一体,为学生腾出更多学习和小组项目合作的空间。同时取消了不允许带入食品饮料的规矩,因为馆里没有任何书,也就不怕书本被损坏或弄脏。第二期改造项目目前正在筹款,计划一两年之内完成,将把下面的两层改造成创客空间,不光是鼓励学生学习,而且要鼓励学生创造,还提供3D打印、人工智能、航天模型等服务,满足学生试验性和创造性的服务需求。

(3)素质教育独特

美国大学图书馆非常注重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重视馆员与教师的结合,同时也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后还具有比较成熟的评估体系,评价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培训形式比较多,主要有参观、各种形式的检索课、讲座、录像等。我觉得他们的写作课特别有特色,写作课主要是针对本科生进行的,其中有几次课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资源检索。“思考—合作—分享”的教学模式非常独特,课程一般由学科馆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他们首先是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数据库检索,然后通过合作,互相启示,想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最后再让学生阐述理由。他们认为,解释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明确,起到很好的培训效果。据介绍,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受欢迎,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服务环境优雅

在美国,无论是大学馆还是公共馆、专业馆都非常重视图书馆环境布置与图书馆文化之间的融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图书馆的阅览室布置风格多样,各具特色,但有一点共同的,那就是在阅览室空间设计中,更多考虑读者的方便以及读者的阅览习惯,讲求舒适、优雅、温馨。灯光设计非常科学,书架上方的灯大多灯口朝上,光线从天花板上反射下来,投向室内,光线柔和,辐射面积大。据说这种设计一是为了保护书,二是不会伤害读者的眼睛。家具造型各异,书架错落有致,较高的书架旁配有梯子、脚凳,方便取书;座椅也各式各样,有沙发、靠背椅等,同一阅览室家具的摆放不拘形式,有整齐排列的书桌、座椅,也有围成一圈的沙发,并有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或各种具有文化特色或艺术特色的雕像、艺术品等进行装饰,使图书馆文化气息得以充分体现。

美国图书馆外部环境布置也相当有特色,大多结合文化元素,有很强的人文气息和文化特色,既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又具有类似展览的宣传效果,发挥导读作用。例如,2009年林肯图书馆大厅长廊上空挂的各色条幅,主要是为了纪念林肯总统诞辰200周年。

这次参观,还有一点让我们感受比较深,就是几乎每个馆都设有一个或多个休闲区,里面供应咖啡等饮料。旁边还有投币电话或其它设施,方便读者使用。在香槟公共图书馆还有专门供社区居民使用的会议室、设在安静区域的专门阅览室等。听工作人员介绍,这主要是应居民的要求设立的,他们说图书馆在许多方面非常尊重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