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青铜葵花图画书奖”获奖作家孟亚楠、孙玉虎、朱琳琳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中国图画书市场从冷清逐渐走向繁盛,从引进的国外图画书独霸天下,到原创图画书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国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新锐图画书作家,同时也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为推动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全面发展和扶持优秀的青年儿童作家,各种原创图画书出版奖项纷纷设立。2016年,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创立的“青铜葵花图画书奖”在京颁奖,《中秋节快乐》《那只打呼噜的狮子》《奇怪的团子》三部作品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金、银、铜三个奖项。近日,本报记者对获奖的孟亚楠、孙玉虎、朱琳琳三位作家进行了专访。青年作家们在和读者分享自己的创作的同时,也发表了对中国原创图画书发展的独到见解。
孟亚楠 孙玉虎 朱琳琳
记者:《中秋节快乐》《那只打呼噜的狮子》《奇怪的团子》分获2016年“青铜葵花图画书奖”的金、银、铜三个奖项,这个奖项对各位来说意义是什么?
孟亚楠:能够获奖,而且还是金奖,对我来说很意外。《中秋节快乐》是我在2013年底完成的,是我的毕业作品。当时只是想尽全力把这本图画书做好,没想过它会获奖。2016年的时候我已经是小学的教师了,自己也不确定图画书的创作还要不要继续下去,“青铜葵花图画书奖”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有信心继续创作图画书。
孙玉虎:我是文字作者,之前也通过写故事获得过三项图画书奖,但是仍然没能出版自己的图画书。《那只打呼噜的狮子》是我第一次尝试和插画家合作,去自主实现一个图文完整的作品。“青铜葵花图画书奖”肯定和鼓励了我们的劳动成果,并实现了我们的出书梦想,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意义。我建议新人可以多多通过参加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是他们走到前台的一个很好的通道。
朱琳琳:这次获奖让我有了更加坚定的创作动力。
记者:三位能分别介绍一下自己的获奖作品吗?三位的作品都有很独到的个人风格,请问这种作品风格是怎么形成的?能谈一下灵感来源吗?
孟亚楠:《中秋节快乐》讲的是兔妈妈在中秋节这天给自己的孩子准备晚餐的故事,这个过程中还有一只狼尾随着她,结局还是卖个关子,希望大家能到故事里看一看。我想在这本图画书里表达的就是团圆和对亲人的思念。
作品的灵感,一方面是读研时导师建议我可以试试传统文化方面的主题,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小时候也是很渴望团聚的孩子吧!小时候不懂什么节日的习俗,反正能够一家团聚在一起,吃吃月饼就是幸福的时光了。所以我就在图画书里表现动物家庭的团聚,也是表达我内心的期盼吧。
孙玉虎:就中国的原创图画书现状来看,文图合作的创作方式更多一些。《那只打呼噜的狮子》就是我和插画家麻三斤合作的一个作品,我负责文字,他负责图画。由于他不善言辞,为人低调,所以就由我来替他发声吧。
我写这个故事是因为我睡觉时磨牙,后来吃了一些维生素,就想知道效果如何。可是我长年在外工作,独居,根本无法知晓我睡觉时的情形,所以我就把自己的这个微小的愿望写进了故事中。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个朋友看了《那只打呼噜的狮子》之后,说这是一个高处不胜寒的故事,我觉得是有这么个意思在里面。
至于这本书的图画,插画家麻三斤的个人风格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了,他喜欢用暗色调,人物造型夸张、幽默,画面的肌理很有个性。他对故事的二次创作也让人惊艳。比如这本书的中间有个大拉页,讲的是狮王在人类社会的历险记,这个故事就是麻三斤自己脑补并创作出来的。
朱琳琳:创作《奇怪的团子》,其实是源自于我小时候对于“剪头发”这件事情的记忆。小女生都会希望自己像公主一样拥有一头乌黑的长发,编各种花样的辫子,而爸爸妈妈则热衷于把我塑造成干净利落的“男式短发”,所以可想而知内心对长头发的好奇以及在等待头发长长过程中那些稀奇古怪的念头。《奇怪的团子》里我塑造的这个任性的小熊猫也可以说就是我自己的缩影。
记者:近年来,图画书的创作和销售如火如荼,许多中国作家和画家纷纷加入这个行列。那么事实上,中国原创图画书在现阶段的发展是怎样的?
孙玉虎:现在业内有个说法,说过去的十年是原创童书的黄金十年,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从读者购买的角度来看的。对原创图画书来说,从内容创作方面来看,我们的黄金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所谓的黄金时代,我认为应该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出版方高度重视原创,愿意培育和等待原创图画书开花结果;另一个是创作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能够涌现出一大批图文都能驾驭的成熟创作者,然后他们的创作都是建立在对儿童、对童年生命状态的深刻理解上。虽然现在童书市场很火热,但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原创图画书的内容创作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很乐观,因为我能感觉到这是一个上升的态势。
朱琳琳:引进版的儿童图画书中,因为其主题内容的多元化,较少出现单纯借助“某一类”元素来强调本民族的特殊性的情况。民族精神、生活习惯、服饰特点、语言表达等等都非常自然的从创作者的笔尖流入画面之中,然而,类似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创作方式,正是我国原创图画书所缺乏的。坚守我们的民族风格,并不意味着要在图画书中塞入多少文化形象和文化符号,民族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本土文化所特有的资源宝库,需要的只是我们能够选择合适的角度去进行原创性的构思、并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并且,中国本土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手法也不只有水墨画、剪纸等传统技法,做原创图画书也不是意味着彻底的“去西方化”,我们只需将中国人特有的“异于西方审美的特质”融入到我们的图画书创作即是一种本土化的最佳尝试,例如“注重神而忘形,万物有情,注重内在的音律和节奏,气韵生动,虚实相生”。
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给孩子购买图画书,但现在充斥市场的似乎更多还是国外的作品。各位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国原创图画书同国外引进的图画书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孟亚楠:国外的图画书历史悠久,其发展比中国成熟很多,国外有些大学还开设专门的绘本插画专业。而且很多绘本是经历了好几代人阅读的经典作品,所以我觉得市场上国外作品为主是很必然的现象。但是毕竟国外的很多图画书内容与中国孩子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加上这几年我们的原创图画书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多进步,也越来越贴近孩子,相信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愿意选择本土的图画书作品。
孙玉虎:欧美的图画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我们的原创图画书才发展了十多年。所以他们的图画书创作、出版肯定是稳定的、成熟的,而且经过时间的淘洗,有些作品和作家已经被经典化了。因此,那些想从火热的童书市场上分一块蛋糕的出版者,更愿意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引进版童书上,因为这意味着高效、保险,而原创图画书的培育工作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很多人等不起,也不愿等。但有弊有利,引进版图画书的确开拓了国内读者和创作者的视野,也是滋养童年生命、推动原创进步的养分。
至于原初图画书和引进版图画书的差距,我个人认为有两个:一个是对图画书这种独特的艺术门类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把握得还不够好,另一个是对儿童、对童年生命状态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朱琳琳:我们同样需要从本土出发,从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出发,怀着与世界接轨的态度,更深层次地了去解自己的本土文化,并肯定自己的文化特点。例如本土特有的习俗、节庆相关的题材,如果能够由国内自己的作者来表现,将更加能够融入我们孩子的生活和习惯,对于国外的小朋友来说同样也是全新的视野。着眼于本土并不是等同于守旧,也不只是一味回顾历史,而是要以“现有的”为基础,与时代的脉搏同步,创造出拥有自身文化烙印的全新风格,这便会是“全新的本土”。当然,在儿童的世界里,也会有很多跨越国度、文化、语言的共通之处。如果在这些共同点上其他国家的图画书创作者有好的作品,当然要大力引进。这些文化差异下的儿童读物,不仅将孩子带入另一个奇妙的世界,同时也可以给国内的创作者更多不同思考的可能性。
记者:原创图画书的发展瓶颈在哪里?
孟亚楠:原创作者还需要对图画书这种形式有更深入的认知。图画书是综合的艺术,需要图文的配合,需要对儿童的了解。能画优秀插画的人很多,能给图画书画插画的人却少一些;能写童话的人很多,能给图画书写故事的人却少一些,因为图画和文字不能分离。还要了解孩子,能从儿童的角度去创作图画书才行。当然还有出版、市场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突破。
孙玉虎:故事!故事!故事!我觉得现在不缺好的插画家,而缺能够讲出好故事的创作者(包括插画家)。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如何写好一个故事——从绘本入手》,如果你能融会贯通,那么离写出一个好故事就不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