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本立道生——评刘伯根《出版行思录》刘伯根先生从1983年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至今,已经在出版行业经历三十余载。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党组书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总主编杨牧之这样评价刘伯根:“他对编辑业务有着强烈的职业自觉和高度的职业自律,对出版事业有着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和奋力追求的职业魄力,对出版管理也有着有效的职业驾驭能力和出色的职业理念。”刘伯根曾谈到,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编辑工作“熔铸了我的品格”,后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将百科人严谨而又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融入血液、浸入肌髓,因而总能措置裕如,游刃有余。 凝聚了作者17年中国出版集团经历经验和18年编辑生涯智慧的《出版行思录》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8册,包含《改革制胜》《第一现场,第三只眼》《编辑出版论谭》等,从不同层面系统反映了刘伯根先生对出版产业前沿问题的关注与分析,对重大行业事件的记录与思考,力学笃行,行思行远,体现出国际视野,透露出人文情怀。 该书内容宏富,读后不难发现,贯穿刘伯根先生三十多年职业生涯的除了高度的自觉自律、出色的能力魄力外,还有他 “出版为了人民”的深厚情怀。 何为出版?中外很多学者都给出了精准定义。出版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反过来又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版对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大。刘伯根强调,思想政治素质决定出版的境界和方向,世界观决定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点和方向,只有认识到“党的出版工作不应当仅仅代表出版者自身的利益,而应当努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做好出版工作。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出版人的使命且任重道远。在中国出版集团“2017年香山论坛”大会上,刘伯根提出了未来出版行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他说,要深刻理解推动国家文化繁荣兴盛就是集团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出版文化导向,高度重视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努力践行我们这一代出版人的历史使命”。 出版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行业,从事文化出版工作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年轻的行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在现代互联网产业的冲击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在刘伯根看来,未来出版事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以编辑岗位为例,我们既需要在某一学科、专业领域学有所长,能及时掌握学术动态,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编辑业务技能的学者型编辑人才;也需要懂得把握市场需求,懂得社会心理学和现代营销学,擅长组织、宣传和广告运作的策划型编辑人才。在企业管理领域,我们需要“既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又熟悉出版业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一定的“既热衷文化公益事业又具有现代服务意识的出版事业管理人才”。 无论在任何时候,刘伯根都对出版事业充满信心,“出版是朝阳产业,前景辉煌”。他对青年一代更是寄予厚望,“青年是改革发展的生力军,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量和活力”。《出版行思录》中很多内容都围绕着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展开,反映出作者着力培养优秀的青年出版人,引导他们把追求个人梦想与实现“出版强国梦”“中国梦”有机结合的努力。 刘伯根先生从进入出版业以来,经历了改革,见证了变化,也忠实记录了自己伴随中国出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路走来的奋斗足迹。《出版高地》总结市场规律,《改革致胜》为改革建言献策,《数字时代》赋予出版新的生命力……本书系统性强、言之有物、有针对性,对于读者而言,不失为编辑学习的教材,出版工作的指南。
《出版行思录》,刘伯根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系共8卷,近200万字,分为“改革制胜”“国际视野,数字时代”“第一现场,第三只眼”等辑,全景、专业、深刻地记述了作者30多年间,对出版产业改革发展的体察和思辨。作者从编辑出版一线成长起来,到参与“国家队”的出版集团组建,再到集团主业与党建管理全方位履历,使文丛具有视野高端、着眼全局、点面结合、务实贴近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