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分编工作外包的思考作者:尹思思 长沙图书馆
目前,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有书商团队驻馆,他们和采编部的老师一同进行新书的分编、加工工作。这不但缩减了新书到馆后上架的时间,加快了新书与读者见面的流通速度,也减少了编目人员的工作压力。 与采编部每年采访、编目数量庞大的新书相比,地方文献每年征集、购买的数量少很多。我馆部门会议中曾多次中提出,可否效仿采编部将编目这类“粗加工”的活外包出去,让地方文献工作者把精力集中到开展地方文献的“精细活”上,如进行地方文献的研究,征集更多、更全面的本地文献资源,开展与本土文化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等。 在图书馆文献分编工作中,地方文献的公开出版物或许可从国图联合编目中心直接套录(我碰到过少部分是无下载数据的),参照采编部的外包模式可能没多大的问题。但是,还有大批量的内部资料是不公开发行的,这类地方文献的数据只能凭借编目人员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来录入系统(又称“原编”)。 对我来说,也可能是对所有图书文献分编人员来说,这样的工作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经过在地方文献分编工作上的几年经验的积累,我心里的“九九八十一难”障碍算是彻底克服了!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我整理、编写出《长沙图书馆地方文献编目、验收细则》(以下简称为“细则”),算是有了“黑暗中的灯塔”,从而相对降低了外包方或轮岗到该工作岗位的同事对地方文献分编的难度。 按照馆藏规划,我馆地方文献是按照特色主题和中图分类法两种形式进行的排架。因此,我在分编录入时,按照“综合年鉴”、“地方志”、“统计资料”、“年报”及“报告”等不同主题,分门别类地对老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审校,将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馆藏资源在分类号上进行一个合适的区分,增添606“主题词”和690“分类号”字段,使本不在一起的图书集中排架摆放,以便读者的阅览、查询,也便于进行同主题图书推荐工作。 现在的得心应手靠的是曾经的千锤百炼。那么,不熟悉我馆地方文献馆藏体系的外包人员该如何应对这烫手的“山芋”呢? 正好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从实践中获得一些思考。 有707本需要原编书目数据的地方资料,几乎无法从国图联合编目中心下载套录,也未有其他馆的数据可做参考。 我和书商组长两个人按照“996”的模式——每天从早9:00做到晚9:00(12个小时),用了6个工作日将这批书分编完。 具有9年普通中文图书编目经验的书商组长说这是她从业以来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次编目工作了。之前,书目数据全部下载的话,她一个人6天可完成将近1000本普通中文图书的编目工作。可地方文献编目规则复杂、字段多、耗时长,她深感心力交瘁。她感叹道,如若编目工作的内容全是地方文献,任务无法在预计时间内完成,公司老板只怕要找她问话了。 而我自己每天加班4个小时,工作量超负荷,头晕眼花、苦不堪言! 那么,这项任务是如何完成的呢? 我认为,任务能顺利完成的重中之重的因素是“人”。 我代表的“图书馆方”是开展这项工作的主导者。书商编目组的组长严格按照《细则》的要求录入数据,必备字段如实著录、不能省略,尤其是304“题名与责任者项附注”、330“提要或文摘”这两个可以反映长沙特色的字段。同时,这两个字段也能很好反映分编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在整个过程中,我需要逐条审校编目数据,发现问题及时纠错,确保书目数据的准确与规范,尽量避免二次返工。 在这项工作中,编目组的组长代表的“外包团队方”则是执行者。与我合作的这名编目员具备深厚的工作经验,打字速度较快,责任心强。但分编长沙地方文献数据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编目者还需对长沙文化、历史有较深的认识,并且熟知长沙人文馆的馆藏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书籍的内容,为读者提供详细的文献信息。 而且,每个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著录的要求不尽相同。更何况,我馆地方文献分编规则和普通中文图书编目细则就有区别。 比如:《湖南省地图名集》这本书,采编部的老师解释200字段以题名页的信息为准,只需录入“▼f湖南省民政厅主编”即可。但按照《细则》应录入:“▼f雷宜逊主编▼g湖南省民政厅编”。 因为,我有遇到作者让我根据其本人名字在Interlib系统中检索我们收藏的著作,想将缺藏的作品捐赠给图书馆。所以,我在著录数据时,总会多一个心眼,这也为文献的查全、查准提供帮助。 还有,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样,编出来的数据也会各不相同。因此,全面开展工作前,我们应该对外包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考核。实际上,为了在过年前结束这项工作,我们是边翻阅《细则》,边上岗实际操作。 于是,我和这名组长商量,决定分工协作。 她录入除606、690字段的所有必备字段,并贴好条码号。与此同时,我翻阅其他书籍,根据书的内容,只在书后写上分类号。 然后将书相互交换。我补充606和690字段、审校、验收数据,完成她那批书的分编工作。她根据我给出的分类号,著录我那批书的数据,并贴上条码号,再返还给我审校,完成我这批书的数据录入工作。这几个步骤相互穿插在编目过程中,保证我俩手上不停歇。 分编工作完成后,书商组长会让其他人物理加工这批地方图书,待她确认无误后,再移交到我手上,进入长沙人文馆上架。 这次实践的结果让我感到欣慰,我应该是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吧!或许还有“水到渠成”的因素在里面。 首先,就如前文提到的“人”,强强联手的组合,全程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使两个人合作的顺利。我们都知道,编目外包从业者的流动性大,每位编目员的专业性也参差不齐。如若这次和我搭档的不是这名资历较深的组长,磕磕绊绊势必会频频发生,年前也不见得能圆满完成本次任务。 如果,在我接手这项工作前,没有一点专业基础,势必会造成手忙脚乱、六神无主的局面。由此可见,地方文献分编工作外包对双方的编目人员要求都极高。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细则》做依据,把编目规则弄透彻了,做到心中有底,即使是原编数据也不至于迷茫或被绕晕。 其次,这次任务是外包团队在完成采编部额定工作量之后,还有点时间可以做这批地方文献的数据。如若换成平常,这么难啃又不量大的“骨头”,几乎是找不到愿意接手的书商。新书数据可直接套录,数量又多,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话,书商选择后者才能在社会上继续立足。 综上所述,普通中文图书编目工作外包是图书馆业内讨论、研究的领域之一,这项业务在发展中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地方文献的分编工作外包没那么简单,可能还需要再三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