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亢慕义斋”

来源:图书馆报


  李大钊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历史上的“南陈北李”,南陈是陈独秀,北李是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科。1914年,他在日本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后又任《甲寅日刊》编辑,以写文章和办刊物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还参加创建了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中国最早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10月,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李大钊和陈独秀都因故没有参加(据说李大钊是因校内同仁生计需他解决而未能赴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党内的领袖地位和崇高威望。

  1922年,李大钊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并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一年后,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被孙中山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并在“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具有开创意义的独特篇章。一段珍贵胶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画面是孙中山与李大钊步入国民党“一大”会场,镜头所记述的就是这段历史。如果不是1925年孙中山的病逝和1927年李大钊的被杀,中国的历史进程将会如何?这个假设不知曾引起过多少人的遐想。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被施以绞刑而就义,年仅三十八岁。

  京师大学堂


  二十世纪初,中国废除了实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开办了一些新学为主的洋学堂,李大钊成为新学堂第一批学生。在第一批赴日留学的热潮中,亦有李大钊年轻的身影。在日本,李大钊受到日本有关社会主义著作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浓厚兴趣。但就是这样具有激进思想的人物,遇到主张“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蔡元培,李大钊还是被聘担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以及经济系、历史系教授。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校址就在位于沙滩后街的和嘉公主府。府内原有的公主楼改为大学堂的藏书楼,除中文书籍之外,还有不少西文图书,墙上还挂满地图。但可惜整个学堂被八国联军损毁。直到《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京师大学堂才得以恢复并“逐渐扩充”,各省的官书局受命将已刻印的经史子集和时务新书,送交京师大学堂。藏书楼不仅中文藏书量大增,还从欧美、日本购进不少科技图书和仪器标本,所有这一切,都为后来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奠定了基础。

  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后,十分强调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具体提出开办图书馆教育传习所的建议以及增加副本和开架阅览等细节措施。更主要的,他以北大图书馆为基地,积极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和共产党组织的筹建。为此,他倡导成立了秘密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斯学研究会”。最初的会员有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朱务善、罗章龙、刘仁静等十九个人。而研究会的活动场所就是“亢慕义斋”。


  亢慕义斋


  “亢慕义斋”是communism的译音,原意是共产主义,在这里则是一所马克思主义图书馆。

  说到亢慕义斋,就不能不说到罗章龙。罗章龙(1896—1995),湖南浏阳人。曾就读长沙一中。当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名义发出征友启事,他是最早的响应者,从此与毛泽东、蔡和森过从甚密。1918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同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遂与毛泽东、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等二十四人同赴北京。罗章龙入预科德语班学习,毛泽东则到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马克斯学研究会其实并不完全是秘密组织,不单《北大日刊》刊登过成立启事,还经蔡元培校长批准在校会议厅开了一个成立会,蔡校长还到会讲了几句话。启事是罗章龙起草的,请校长批准开会的事也是罗章龙跑下来的,找校长要房子同样又是罗章龙。结果在北大西斋离校长室不远的地方给了两间,一间当办公室,一间当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就是亢慕义斋。对于那些怕这些激进分子闹事而反对给房的人,蔡校长的回答是:“给他们房子,把他们安置好,学校才会太平。”

  分得房子后,马克斯学研究会会员们欢呼雀跃,连日聚会。李大钊也参与其中,与青年们一起朗诵诗歌,表示庆祝。会员宋天放手书一副莫名其妙的对联悬挂于室内:“出实验室入监狱,南方兼有北方强。”下联出自李大钊,而上联则出自陈独秀名言,即“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图书室四壁还贴有许多富有革命气息的诗歌、箴语、格言。亢慕义斋所有图书上都盖有“亢慕义斋”戳记(现在北大还保存有亢慕义斋戳记的图书),这些书大都是在会员们之间传看的德文、英文、俄文、日文等多种文字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为了进一步推广马列著作,在李大钊的领导下,亢慕义斋成了我国第一个马列书刊的翻译室,下设英文、德文、法文三个翻译组。罗章龙等人在德文组,他们曾根据德文本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并且出过油印本。亢慕义斋里当然有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根据陈望道先生的经历,这本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应该是转译自日文。除了《共产党宣言》,亢慕义斋还先后翻译了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法兰西内战》,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和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等经典著作,在李大钊的号召下,德文组还艰难地完成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翻译初稿。可以说,亢慕义斋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机构。

  1920年10月4日,李大钊、张申府和张国焘在亢慕义斋聚会,发起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盂雄、缪伯英、范鸿劫、张太雷等先后加入。这样,1920年10月4日这天,就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诞生之日,李大钊就是这个最早成立的共产党组织的领袖,而亢慕义斋就是这个组织的诞生之地。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五年,对这所中国最早的大学图书馆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完成了从封闭式的藏书楼向开放式的图书馆的根本性改变。美国《ALA世界图书馆和情报服务百科全书》称李大钊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而李大钊1919年在北京高等师范图书馆两周年纪念会的演说辞(载于《平民教育》1919年第10号),被图书馆学界专家评选为“中国100年图书馆学最值得读的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