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我的良师益友作者:王东(焦作市图书馆)
我第一次见识焦作市图书馆,是在1992年。 1992 年,我还在工厂上班,利用业余时间在焦作市自修学院报名,开始了汉语言文学专科自修学习。 业余时间, 我多会用在自修学习上。自修学院每周晚上安排有二至三节学习课程, 选择焦作各大院校的老师来辅导授课。下班后, 我即使顾不上吃晚饭也要赶着去听课; 有时会随同事到焦作电大的辅导班去蹭课; 自修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 就主动请教辅导老师, 焦作师专的王保双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自己也会经常到位于百货大楼西南侧的一个新华书店去看书、查找相关资料。新华书店的书是不允许长时间看的。记得当时新华书店有个女店员,有时擦拭柜台、整理书架上的书籍, 有时招呼顾客购买书籍,她同事叫她“小雯”。她知道我经常来新华书店,便告诉我,图书馆的书可以借阅、查资料,并且告诉我,图书馆就在出门往西100米处。 从此,我一有机会便骑自行车去焦作市图书馆,尽管家里离图书馆有二十六里的路程。 最初, 我到图书馆是好奇心驱使,到里面转转看看,并没有借书的想法,在图书馆办理借阅卡是需要收费的。据说,办一个蓝色塑料皮儿封面的借阅卡要50元钱的押金。 随着自修学习的不断深入,有不少问题我也想得到答案,便试着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和答案。为了学习方便,我狠狠心在图书馆办了一张借阅卡,这样可以把短时间看不完的书籍带回家看。 图书馆藏书室借书处一般是不允许读者进入的, 也就是现在说的闭架。每次去借书,站在柜台外面, 书库里面是一排排两米多高的木质书架, 工作人员穿着蓝色的布大褂在里面取书, 进进出出;在柜台与读者说话、沟通。有时是女工作人员,有时是男的。我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很令人好奇、很“高大上”的所在;有时间在那里静静地看书、查资料、写东西,“遨游知识的海洋” 获得许多知识和巨大能量,是一件很惬意、很难得的事情;查阅书目,需要在一个木柜里一个个抽屉中的纸质书目卡片上一个一个翻找, 可谓“大海捞针”,用了不少时间,翻到需要的书籍会有一种收获般的惊喜。我对于图书馆了解甚少,更不用说方便地利用图书馆了。 2010 年8月, 我在焦作日报社考评部工作,审阅稿件时,看到焦作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准备开放、招聘编制计划外合同人员的消息, 我毫不犹豫在第一时间报名,随后通过笔试、面试,进入焦作市图书馆工作。 遇见自己喜欢、适合的工作,是人生一大乐事。 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学习图书馆本职业务,向图书馆的老师请教, 向来图书馆借还书籍、阅读的读者听取意见和建议。我每天上班早来晚走,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怎么还没多长时间呢就下班了?而不是觉得时间难熬。把为读者服务放在第一位,将心比心,自己也是读者,读者的需求就是自己的需求。我会帮助读者尽快熟悉、方便利用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的自助借还机、书籍杀菌消毒机等设备, 使读者尽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和资料,满意而归。 在图书馆近十年的时间,我先后轮岗在老干部阅览室、残障人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文学图书借阅室等阅览室工作过,熟悉业务的同时,努力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记得在残障人阅览室工作时,需要比较大的工作责任心和更多的爱心对待读者。 一位盲人读者想利用图书馆新进的盲文点读机学习医师资格证考试课程, 我便多次利用上下班时间接送她,并帮助她整理、复习考试资料,得到的是读者由衷的称赞;盲童张杨轩喜爱读书,但有自卑感,我便找机会跟他多说话,鼓励他多读书、多参加学校或社会上组织的相关活动,并时常请他家长陪他来借还盲文书籍, 或请他家长来帮助孩子借还书籍。孩子进步很大, 喜欢和别人说话沟通了,自信心也明显增强了。 在图书馆近十年的时间,我见证了焦作市图书馆的发展变化,图书馆增加了藏书量、借阅量和人气,重视和进行着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从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两方面综合发展、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为读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我于2018年1月加入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参与一些全国性的图书馆方面的研讨会和地方文化的学习、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喜欢图书馆,喜欢这份工作, 因为做一名图书管理员,是我多年的愿望,尽管是非在编人员,也要努力上进,不负年华、不负人生。我已把图书馆作为自己一辈子的良师益友,不断向它学习,因为我也是读者、喜欢读书的人,知道求学者的艰辛,知道读者的所需所求,因为我把焦作市图书馆大门口悬挂的“读书,明理,修身,养德”警示语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常提醒自己,并影响到身边的人。 (注:本文为“我与图书馆的故事——《图书馆报》创刊10周年征文”三等奖获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