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冲突中的人:自控力的抗争——《自控:“看不见”的冲突适应效应》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许多自我控制失败的例子:减肥者越减越肥,拖延者设置了无数个闹铃依然迟到,在开学第一天立志刻苦学习者在考前临时抱佛脚……这些问题仅仅是因为人们仍然没有足够的决心来自我控制吗?或者是外界的约束仍然不够强有力?心理学及脑神经科学研究将告诉你,人类在行为与认知上的种种表现与差异,都与深层的大脑结构有关。 《自控:“看不见”的冲突适应效应》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脑神经科学的视角进行试验研究,围绕着冲突适应效应来深入剖析人的认知控制过程。由此,人们可以基于科学研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自控力。 什么是冲突适应效应?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你能立刻说出下面这幅图中每个字的颜色吗? 相信有不少人,要么下意识说出了错误的答案,要么就是脑筋转了好几个弯,不能立刻说出答案。当我们回答问题时,字本身的含义与字的颜色起了冲突,使得我们不能立刻作出又准又快的解答。当我们感知到了这一冲突,大脑就会针对此情况调整我们的认知与行为。也许第一个字我们回答错了,但是到了后面几个字时,正确率将会逐渐提高,这意味着我们能更好地解决冲突——这种进步现象,就是“冲突适应效应”。事实上,这个小挑战就是冲突适应效应研究中非常经典的色词Stroop任务。 同理,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冲突,也常常需要借助冲突适应效应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习惯了靠右行驶的人到了需要靠左行驶的某国驾车,就需要适应这一冲突,从一开始的生疏到开车越来越熟练。 我们常常被自控力不足的问题所困扰,书中告诉我们,自控力的基础是认知控制,而认知控制能力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监测干扰或冲突来动态调整个体的行为。其实,在前文的小挑战中,我们就根据遇到的冲突来调整自身以继续作答。因此,冲突适应效应可以看作是认知控制中动态调整过程的代表,它对于理解个体的自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一个典型的自控力较差的人——药物滥用者就被观察到在冲突实验中没能产生冲突适应效应,尽管其能意识到存在冲突。 该书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与冲突适应效应相关的脑神经基础,并深入分析了与之有关的脑区、神经网络基础与大脑结构。书中还进一步指出,与冲突适应效应的个体差异相关的脑区,能够用来预测人们在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也使得对冲突适应效应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与临床意义。 一位美术学院毕业的设计师谈到,在轻阅读时代,自己还是愿意去阅读一些能在更深层面改变思维的书。这本书中的严谨试验让自己认识到,如果大脑神经结构没有改变,无论多么深刻的智慧,也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另一位曾经读过《底层逻辑》的读者说,现在很需要这样能帮助自己“洞察事物本质”的好书。自控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是一个深层次审视自己大脑结构的问题。 因此,该书的洞见可以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在行为与认知上的差异源于大脑结构上的差异,但这意味着我们要“认命”与放弃改变吗?不是的,该书对研究有着乐观的展望:脑神经科学在另一个层面上启发着我们,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为一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患者带来医治的福音;而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我们应当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来改善或保护我们的大脑。毕竟生活中总是会有冲突,相比于继续玩手机还是赶紧完成手头的任务,喝一口奶茶还是坚持减肥计划等纠结,不如赶紧行动起来,与自己的自控力携手一起应对冲突吧! 《自控:“看不见”的冲突适应效应》 ISBN:9787302598558 定价:59元 出版日期:2022年6月1日 作者:王婷 上架建议:心理学 关键词: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自控力 洞见自控力的深层机制和脑科学基础,科学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进行积极的自我改进 【编辑推荐】 l 认识自控力,以“看不见”的冲突适应效应为切口 你是否总是纠结于喝口奶茶还是去健身?玩会手机还是赶紧完成工作?时刻生活在冲突中的人,总是要面对冲突、适应冲突、解决冲突,冲突适应效应反映了我们对冲突的适应能力,更是反映我们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维度。以冲突适应效应为出发点,“窥一斑而知全豹”,深刻理解我们为何失控。 l 认识自控力,就要认识大脑结构 真正决定人在认知与行为上的差异是大脑结构上的差异! 自控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自控力往往停留在抽象的想象中,心理学家将从脑科学的视角为你揭示自控力的深层基础。本书以冲突适应效应的个体差异为切口,深入大脑中的认知控制过程,在设计精心、方法严谨的若干个试验中,运用前沿的脑科学研究技术阐释冲突适应效应与各个脑区、神经网络基础、大脑结构等的联系。 同时,本书指出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还能用于预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控力,让心理学落地医学临床与生活现实,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大脑、训练大脑、改变大脑,让抽象的自控力“看得见”“抓得住”,让我们真正在生活中与自控力同行。 【内容简介】 冲突适应效应是认知控制过程的重要代表,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理解冲突适应效应的个体差异对理解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差异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王婷在已有的冲突适应效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先进脑科学技术,创新设计试验,通过研究各个脑区、神经网络基础、大脑结构来剖析冲突适应效应的个体差异的大脑生理基础,例如发现DLPFC及PPC在冲突适应效应中起重要作用等。告诉人们自控力与大脑结构密切相关,人的认知与行为差异被大脑差异决定。此外还尝试将试验结果应用到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预测上,并证实了DLPFC的ReHo值能够预测个体生活中自我控制能力的两个维度,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生态学效度,具有临床意义与现实意义。理解冲突适应效应,能让我们更加理解自控力,也能让我们能够展望有关疾病治疗的福音与脑科学改变生活、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
王婷,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获基础心理学博士学位。主讲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本科课程;主要从事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image、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Neuropsychologia等期刊上;主持一项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和一项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参与多项国家自科基金、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社科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