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图书馆当“老师”

作者:纪超 山东省图书馆

“老师,这本书怎么找不到?”


“老师,一张借书证最多能借几本书?”


自从我来到图书馆工作,被人称呼最多的就是“老师”,不仅读者喜欢这么称呼馆员,就连一起工作的保安、保洁同事们也常这么叫。起初我不以为意,认为这只是对图书馆员的习惯性称呼,毕竟很多行业都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在工业企业,一般尊称对方为“某工”,如“赵工”“王工”;而称呼公交车、出租车司机,一般称呼为“师傅”。“老师”是一个闪烁着金色光辉的词语,承载了太多责任、太多高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渐渐了解“老师”的含义,此后再被人称作“老师”总不免有些惶恐,因为这图书馆的“老师”其实并不容易做好。


图书馆的“老师”需要十足的耐心


我所在的服务窗口是全馆接待读者最多的部门,年均接待读者20多万人次,外借图书80万册次,平时工作琐碎又忙碌。每到周末、寒暑假,读者更是纷至沓来,早早就在馆外排起长队。最忙的时候,工作人员每天要接几十通读者来电,要应对几十次读者咨询,很多时候我们还没帮读者处理好业务,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叮铃铃响个不停了。这样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对馆员的耐心是极大的考验。


图书馆的“老师”需要渊博的知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传道,首先自身要明道;要想解惑,首先自己要无惑。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信息交互中心,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读者带着心中的疑惑找到图书馆员请求帮助。读者来自各行各业,提出的问题往往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假如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恐怕很难解答读者胸中的疑惑。曾经有位老者要我们协助寻找有关金章宗完颜璟的文献,我们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位金朝皇帝,只能以“金章宗”作为关键词在系统中检索,结果没有找到所需文献。由于我们对金朝历史了解不多,也无法向读者提供更多的建议。望着老者有些失望的神情,深深体会到博闻强识对于一名图书馆员是多么重要。


图书馆的“老师”不好当,还因为很多读者能当馆员的老师


有不少健谈的读者曾主动找馆员聊天说地,交流读书心得,其中很多颇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是我们所不了解的。除了信息与知识,更多的读者以高贵的品格和无私的行为给馆员以教导——我们不止一次收到过读者主动交还其他读者的遗失物品,有几次还是装着满满现金的信封;也经常遇到一些读者,借书不过超期了一两天,却满怀歉意连连保证下次一定早早还书;还有的读者不小心污损了书籍,尽管并不严重,但也主动找馆员协商赔偿……


著名图书馆专家、发明了十进制图书分类法的麦尔威·杜威曾说:“图书馆是一座学校,图书馆员在其最高的意义上就是老师。”这是对伟大图书馆员的赞美,也是广大馆员努力的方向。毛主席说过: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要想做好图书馆的“老师”,一要放下身段,向读者学习,向贤者看齐;二要苦练内功,强化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以解决读者的难点、痛点、堵点为己任,始终以提高读者满意度为根本目的,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用真心、诚心、恒心帮助每一位读者。